今年似乎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發行制度改革、新經濟風聲正勁,中美貿易戰懸念未解,新一輪經濟開放大潮來臨而金融業首當其沖……中國經濟正在這種風云變幻中塑造新格局。對于市場外部環境非同凡響的風云變幻,投資者感到眼花繚亂或者無所適從,并不令人覺得奇怪。我們的投資生活必定要被外部環境的變化打上鮮明的烙印。
其實我們的投資生活一直在變化。早幾年入市的人大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不是專心研究市場政策和公司基本面,而是一門兒心思忙于打探各種所謂“內幕消息”。如今,幾經整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專注于市場和公司的基本面,開始靠能力“炒股”。不過,我們的“炒股”能力恐怕會受到越來越嚴格的考驗。
新一輪經濟開放必然會帶來經濟的大發展,也必然會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所以,中央領導宣布新一輪經濟開放的話音未落,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就表示,今后金融業會更強大,金融資本市場會更活躍、更發達。這當然也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這當然也表示,今后投資者要面對更多的市場新形態、新概念,投資者要具備更強大且不斷豐富的專業素養。當然,不管接下來要面對什么,投資者投資股票的那顆心恐怕是不會改變的。
今年一季度經濟學人調查顯示,股票被認為是投資品種中收益最高的,占比32%,黃金占比19%,債市和房地產占比14%,大宗商品占比12%,美元占比9%。這個調查結果恐怕會為很多人所認可:接下來最大的投資機會還是在股票市場。誰能毅然決然棄之而去?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從這個最有可能是所有投資品種中收益最高的股票投資中獲得相應的收益。
早前有報道說,2017年三季度散戶投資者占比42%,目前的股市仍然是“散戶市”。報道稱,目前中國股市的發展離不開散戶的支持,有必要讓更多的散戶成熟起來,而不是“去散戶化”,中國股市需要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善待所有已進場和將進場的散戶。這話說起來沒錯。但是,就市場本身來看,散戶先天上就是資金實力和研究能力的弱者。接下來愈加紛繁復雜的市場本身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恐怕只會愈加強化散戶的弱勢地位,被進一步地當做“韭菜”來反復收割。
去年底今年初,一些明星基金的熱銷,可能預示著投資者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風云變幻的2018年,或許會進一步促進這種已經發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