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未來中國經濟、國際經濟、世界經濟往哪個方向發展,會帶來哪些機會和挑戰,這可能是每個投資人都關心的熱門話題。4月17日,深圳建行2018第三屆私募高峰論壇在五洲賓館舉行,為深圳廣大投資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投資分享。
本次論壇以“春暉漸,萬象始更新”為主題,邀請了多位證券、基金、私募等投資界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士,對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債券市場發展趨勢及股票投資等方面進行了深度解讀。
“今年是深圳建行私募高峰論壇走過的第三個年頭,同時也是深圳建行私人銀行成立的十周年,希望通過更多業界專業人士的思想碰撞,吸收專業化投資領域經驗,更好服務與建行的每一位客戶。”建設深圳市分行副行長李忠東在致辭中表示。
現今在調結構、控風險、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存量風險應如何化解,私募應如何演繹,金融市場、投資策略、投資機遇,又應如何選擇?
深圳建行私人銀行部杜曉棟說道:“在去杠桿的背景下,高凈值客戶的資產配置可能將由固定收益類的非標類產品轉向一個凈值型權益類產品,由于受監管的要求,以后非標類產品將一對一發行,所以整個供給量和銷售規模會有下降,凈值型的權益類產品,包括債券類產品將占市場主導地位。2018年以后可能會對一部分超高凈值客戶,針對其需求做單獨定制,比如有些客戶可以承受更高風險,更大波動,期望有更好收益,可以針對其需求定制更加個性化的單獨產品。目前深圳建行與四十幾家機構展開合作,未來將選擇其中業績表現良好的,符合客戶需求的存量合作伙伴持續地做一些營銷。”
論壇現場,據安信證券副總裁李勇表示,截止到2月底,備案的私募機構數量已經在基金業協會的數量已經突破了23000多家,管理的資產的規模突破了12萬億。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特別是資產新規即將落地的背景下,從供給側、從需求側來看,均有很多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地方。從需求側來看,在資產管理行業,特別是對私募非常有啟迪、有期待,簡單地概括成“富、老、政策推動”。這個“富”就是中國人確實富起來了,特別是高端人群的數量和財富極具增長,使得他們在財富管理需求方面,出現了很多積極的變化。第二是一個“老”,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富和老這兩個基本的力量推生出長期資本管理需求。第三,包括最近要出臺的養老基金第三根支柱,養老保險投資產品,對資管行業長期格局都有系統的影響,可能先從保險、資管試行一年,然后逐步推到公募基金來,總體上對資產管理行業的塑造是最大的。那么在近期的產品市場,包括渠道和私募的合作中,都出現了很多積極的變化,從這個角度來講,私募行業未來的十年應該更值得期待的。
此外,論壇當天建行深圳市分行與安信證券簽署了深度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