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支付綠皮書》正式發布。該報告顯示,90后廣東游客已超過80后,在港澳移動支付消費筆數占比超過一半,成為赴港澳旅游、消費的絕對主力。
綠皮書由騰訊聯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馬蜂窩旅游網共同編制,旨在探究內地移動支付對港澳的影響,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移動支付現狀和發展趨勢。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在港澳地區的支付筆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在城市分布方面,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是赴港澳旅游人數最多的五個城市。美妝、日用零售、便利店、免稅店、珠寶成為赴港澳游客花錢最多的幾種場景。在餐飲行業,吃午餐的人數明顯高于晚餐;零售行業“爆買”的情況也集中在下午時段。僅2018年5月1日至6月1日30天內,內地游客在港澳的消費頻次就達到了日本、泰國的2倍。
目前,微信支付在港澳地區的普及速度也越來越快。香港迪士尼樂園在園區內超過280個接入點接入微信支付;香港麥當勞與微信支付合作推出自助點餐服務;內地游客在香港打車也可以使用微信支付;龍豐集團旗下的龍豐藥房推出了香港首家藥妝微信支付旗艦店,以及澳門的士則實現了小程序叫車等。
“我們的客群接近80%是內地游客”,香港KISSBABY CLUB執行副總裁Candy Li表示:“KISSBABY CLUB借助微信支付能力開發了手機下單的全流程自助跨境消費服務,上線后,周末的交易量達到平時的2至3倍,盈利大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