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曾備受市場關注的CDR傳出了暫緩的消息。周二有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京東等已擱置發行CDR的計劃。
針對該傳聞,阿里巴巴回應稱,“我們從在美國上市第一天起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就回來,我們的這一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針對今天市場的傳聞,我們沒有更多細節可以評論。”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A股走勢疲弱,成交低迷。最近兩個月IPO發行明顯減速,CDR暫緩也在情理之中。”
對于CDR可能暫緩,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當前股市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市場走勢疲弱,大規模發行CDR不利于市場休養生息。做好投資者保護和教育工作,是落實CDR的前提條件之一。”
根據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308家,其中已過會31家,未過會27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1家,中止審查企業6家。其中,試點創新企業發行CDR仍然僅有小米集團一家獲受理,審核狀態為預先披露更新。
此前有消息稱,小米可能將是第一家在香港IPO、同時以CDR形式在A股上市的公司。除此之外,京東、百度、阿里巴巴也都可能成為首批回歸A股的科技公司。
還有消息稱,百度已經選定了華泰證券作為保薦機構,網易選定了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擔任保薦機構,京東選擇華菁證券和中信建投作為保薦機構,阿里巴巴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
然而,今年6月19日原本將上會的小米CDR突然告吹。小米當時稱,公司經過反復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即先在香港上市之后,再擇機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在境內上市。為此,公司將向中國證監會發起申請,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公司的CDR發行申請。業內人士分析不排除與A股市場偏弱有關。
中信建投此前曾預計,符合試點條件的5家獨角獸,小米和百度最可能先發,其次是阿里巴巴、京東和網易,預計5家獨角獸發行CDR規模為1360億元-2200億元。
如果CDR暫緩發行,為CDR量身定做的六大戰略配售公募基金將處于尷尬狀態。由于沒有戰略配售額度,這些公募基金初期或將以債券為投資標的進行建倉。(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