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虛擬貨幣交易所還處于1.0階段:品牌意識、品質意識、服務意識并未深入人心,政策機制也有太多漏洞可鉆。因為各家依然在單純角逐流量,而非交易所的優質資產和優質服務。”
“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下流離,免我無枝可依,努力茁壯成長。”這是一顆小小“韭菜”對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期許。
如今,幣圈彌漫著熊市氛圍。沒有了一飛沖天的幣價,幣圈造富的故事也不那么好講了,新晉“韭菜”已深套,下一批“韭菜”還未“養肥”,流量對旱季的交易所而言就像甘露般珍貴。
而近期幣安、OKEx、火幣陸續宣布的“交易即挖礦”計劃頗有些跑馬圈地搶流量的意思。
只是,“交易即挖礦”究竟是交易所的自我變革還是變著花樣收割“韭菜”?
交易所的“混戰”
為何交易所扎堆玩“交易即挖礦”模式,這或許要從兩個多月前FCoin的一個舉動說起。
5月24日,火幣前CTO張健發起的FCoin交易所正式開放FT/ETH交易對。
據FCoin官網介紹,FT(FCoin Token)是FCoin交易平臺發行的通證,是交易平臺自身所有權益的代表。FT的發行是依據“交易即挖礦”的原則逐步釋放,上限為100億個,永不增加。作為平臺權益的代表,平臺會將80%的收入分配給FT的持有者,同時,FT持有者還有參與重大決策及社區管理的權利。
而FCoin所謂的“交易即挖礦”模式是仿照比特幣挖礦的分配規則。51%比例的FT通過“交易即挖礦”的方式逐步回饋給交易用戶,一旦51%的FT全部回饋完成,“挖礦”即自動終止。
簡言之,“交易即挖礦”是一種基于交易平臺幣的個人交易手續費返還機制。實際上,早在FCoin成立之前就已有類似的玩法,比如Bibox此前就有拿出一定比例手續費收入返還給平臺幣持有者的機制。
6月中旬,Fcoin就出了一篇新聞稿稱其用了15天,交易量超過了幣安、OKEx、火幣等6家交易所交易量之和,“雄踞全球榜首”。
被Fcoin“驚了一下”的主流交易平臺紛紛作出反應。
6月19日,OKEx率先啟動了一項“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共贏計劃”,稱首期將開放100個名額,鎖定50萬枚OKB的團隊有資格參與,打造一批自治、透明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同時,OKEx也提到了“每家交易所的挖礦部分通過‘交易即挖礦’的模式獎勵給交易用戶,每日發放”。
隨后,6月21日,幣安也發布公告稱,將在全球局部地區試點啟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聯盟計劃”。該計劃與OKEx的“共贏計劃”差不多。兩者不同之處在于,首期開放的是1000個名額,鎖定10萬枚BNB的團隊可申請。
7月中旬,火幣也加入了“交易即挖礦”的大軍。8月8日,火幣云宣告第一期合作伙伴正式上線,包括DBANK集團、俄羅斯VEB銀行、臺灣吉富集團、亞太國際控股集團等十余家機構。另據公告,火幣云將每天開通1至2家具備開通條件的合作伙伴。而這距火幣公告正式推出火幣云業務僅半個月有余。
幣安的用意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混戰中,有一幕特別有意思。
在幣安發布上述聯盟計劃公告的前一天(6月20日),幣安創始人趙長鵬在微博上“炮轟”交易挖礦模式,直指“‘交易挖礦’不但是變相ICO,而且是高價ICO。”在他看來,這個模式沒什么壁壘,大家都可以做,但門檻越低的模式專業度越低;現在已經有其他交易所開始宣傳100家連鎖店,等于把割韭菜的速度提升了100倍。
前一天“炮轟”,后一天仿效,幣安實力打臉?
“放心,幣安不會搞的,但得把資金盤的水攪渾,讓這個模式快速結束。不然太多用戶會受傷,對行業發展不利。”6月21日,趙長鵬再一次在微博上表明了對“交易即挖礦”模式的態度。
據記者近幾日采訪了解到,幣安在發布上述聯盟計劃公告后,實際上并未執行。根據幣安內部人士所言,這個模式根本行不通,發布這一公告的用意更多的是為了“諷刺”。
一位幣安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這一計劃沒有在官網公告發布,而是在微博發了一條信息,其實這個計劃基本不會實現,反諷的意味會多一些。”
7月21日,趙長鵬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幣安未來沒有開展交易即挖礦這類業務的打算,“這類模式接下去1到3個月就不會存在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趙長鵬如此憤慨另有隱情。事實上,Fcoin的橫空出世,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幣安。“趙長鵬如此抨擊交易挖礦的模式不僅僅因為出于對該模式的不認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商業利益受到了影響,因為當時Fcoin直接搶走了幣安至少14%的交易量。”該人士談到。
截至目前,面對“批量制造交易所割韭菜”、“發布共贏計劃是否是對Fcoin的反擊”這樣的言論,火幣和OKex始終三緘其口,遲遲不愿意正面回應這個話題。
背后的刷量游戲
除了趙長鵬詬病“交易即挖礦”是“變相高價ICO”,不少業內人士直指這一模式已演變成“刷量游戲”。
此前有人質疑Fcoin的成交量是“虛假繁榮”,其真實交易量可能遠低于數據上呈現出的交易量。
在Fcoin的電報群中,有人公開討論如何在該平臺刷單,而且部分用戶還開發了自動刷手續費的程序。據稱,Fcoin創始人張健也在該電報群中,但并無任何反應,似乎是默許這種行為。
針對刷量質疑,張健辯解稱,刷單是市場行為。他談到,“我并不是默許刷單,而是因為這是我們的發行機制。交易平臺最重要的利益相關方就是交易者,FCoin只是通過這種方式將FT分發給了社區成員。”
一位認可FCoin理念的投資者也在網上發布了一封給FCoin的公開信。信中稱:“平臺發展初期可能需要交易量,但不能飲鴆止渴,縱容惡意刷單就是在透支未來!”
該投資者指出,如果這種情況(刷單)繼續持續下去,將會影響整個生態的建設以及FCoin的未來,因為FT的總流通量為6.4億枚,以目前的挖礦速度計算,未來FT被逐漸挖出和釋放可能需要100多天。在利益消失后,這些投機者、刷量機器人勢必會不再繼續制造虛假交易,交易量可能面臨急劇下滑。
上海證券交易所原總工程師白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需要一分為二來看,一方面,“交易即挖礦”是促銷,但不是長久之計;另一方面,這種模式是治理結構的演進,值得肯定。
目前,孰是孰非尚無定論,幾家平臺之間的口水仗也還沒有打完。不過,最近“交易即挖礦”模式確實沒了一開始“雄踞全球榜首”的沖勁。
近日,兩家上線不到一周、講著“交易即挖礦”故事的交易所86BEX和CATTLEEX沒能挨過這個盛夏,因為投資人撤資和經營虧損陸續關門;百倍幣FT的價格也在沖高至1.2567美元后跌落神壇,價格持續走低,截至記者發稿,成交價為0.092976美元。
未來的套路
其實,拋開“交易即挖礦”模式能走多遠不說,目前虛擬貨幣交易所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位區塊鏈VC對記者坦言,總體而言,目前虛擬貨幣交易所還處于1.0階段:品牌意識、品質意識、服務意識并未深入人心,政策機制也有太多漏洞可鉆。因為各家依然在單純角逐流量,而非交易所的優質資產和優質服務。
日本監管方面顯然也看到了這個問題。8月10日,日本金融廳已經正式公布了數字貨幣交易所中期檢查報告。報告中稱,數字貨幣交易所總資產規模與上一財年相比迅速擴大,平均增幅553%。去年秋季以來各交易所業務擴張迅速,但內部管理系統的維護沒有跟上。
那么,未來交易所會是什么樣呢?
去中心化似乎是目前業內的普遍共識。
近日,趙長鵬在其推特上發布了幣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一個粗略版本。該版本演示了代幣發行、上架和交易的過程。
幣安方面對記者表示,去中心化交易所和主鏈,以及法幣交易所落地才是我們目前的重點。但是我們也認為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將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存。
早在今年 6 月,火幣已宣布將為即將啟動的 Huobi Chain 項目提供大約1.66 億美元的資金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并將最終整合火幣的部分業務。
而去中心化交易所會不會是另一場“套路”,目前尚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