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中國保險業穩步發展,國民保險意識不斷增強,但各地區發展仍不均衡。9月13日,中國太保攜手普華永道在京發布《中國保險消費者白皮書》。該白皮書以中國太保的全量客戶數據為樣本,以醫療、意外、重疾、壽險、養老、教育、財富、車險、家財九大保障領域全景式的保險保障體系為分析框架,以保險保障范圍、組合、水平、成本支出、性別、地域、個體及家庭特征為參數,從總量和結構等不同維度刻畫中國保險消費者特征。
中國太保集團首席數字官楊曉靈表示:“中國太保正在推進戰略轉型2.0,致力成為‘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引領者’。此次我們基于中國太保億級客戶數據描述中國保險消費者畫像,描述消費者變遷歷史,希望能為保險行業、研究院校、政府部門在戰略布局、課題研究、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一些洞見和決策參考,最終回饋中國廣大的保險消費者。”
中國正在進入到一個以服務業和消費主導的時代,2017年第三產業服務業GDP占比已達51%。近年來,中國保險業厚積薄發,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國原保險費收入達3.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16%,中國保費規模已居世界第二,對全球保費收入貢獻接近一半。
中國保險業成長性良好,中國保險消費者日趨走向成熟,中國太保攜手普華永道認為,有必要從專業的角度為這個有特殊社會經濟及時代意義的消費者畫像進行描述。
《中國保險消費者白皮書》的主要發現:
? 男性為保險主要消費客群,女性保險意識在過去七年里有了一定提升,消費者女性占比提升了2.4個百分點,但仍低于男性21.6個點。
? 已婚有子女的家庭通常風險意識更強,尤其是年齡在30~40歲左右的消費者,保險意識更強,更愿意花錢購置保單。
? 隨著經濟的發展,整體人均保費支出也隨之上升,尤其是教育險保費增加迅速,反映了父母對子女更愿意進行經濟投入。
? 消費者大部分都還是為自己買且通常在購買時很少會指定受益人,主要都還是法定。
? 社會發展,交通越來越便利,但由此發生的交通事故數量,涉及的人員傷亡數量都觸目驚心,給消費者敲響了警鐘,消費者對出行安全越來越重視,故在首次購買保險時更傾向購買意外險。
? 保險消費者人數、人均保費支出、人均保單數等都表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保險意識相對較高,華東地區消費者人數占比接近40%;西部地區雖然基礎薄弱,但近幾年發展迅速。
普華永道中國首席數據科學家、大數據、分析與信息管理服務主管合伙人姚遠表示:“消費者畫像僅僅是大數據應用的一種理解實踐,新一代以大數據科技、人工智能體系、互聯網金融的普及為保險變革埋下了伏筆,為保險公司帶來新的機遇,普華永道能認知、了解客戶的痛點,并找到合適的場景方案。通過新興數據技術的引入和數據資產的變現,幫助保險企業實現業務能力快速升級,提升客戶價值,降低綜合運營成本。由客戶的獲益最終形成市場的認可。根據不同行業和客戶的需求,通過普華永道全球網絡優勢,以及新技術、數據和業務的再造組合,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業務場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