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滬深交易所規則,1月31日是業績變動超50%的公司發布預告的截止日期。臨近月底,上市公司業績“地雷”頻發,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最近兩日跌停板上不乏地雷股,如天舟文化、盾安環境等。從業績變臉的原因來看,有的公司是因為計提商譽減值、資產減值等,有的是因為投資收益減少,還有的是因為主營業務不佳。業內人士表示,近期正值年報披露期間,投資者應重視業績對股價的影響,關注業績超預期增長個股,回避業績地雷股。
多只白馬股“爆雷”
29日晚,再有多只白馬股“爆雷”。
中國人壽29日晚發布業績預減公告。公司稱,預計2018年度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約161.26億元到225.77億元,同比減少約50%到70%。對于業績減少的原因,中國人壽解釋稱,2018年度業績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權益市場整體震蕩下行影響,公司公開市場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
人福醫藥29日晚預計去年虧損22億至27億元,因為擬計提商譽減值損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預計去年將虧損25億元到30億元。對此,公司解釋稱,因市場供需發生變化,去年全資子公司Epic Pharma, LLC主要產品熊去氧膽酸膠囊的價格大幅下降,導致該公司銷售收入、毛利率、凈利潤等經營業績大幅下降,經過減值測試,公司擬計提商譽減值損失以及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約30億元。公司還表示,2017年公司出售中原瑞德等公司股權,當年實現非經常性損益約15億元;去年公司完成黃石人福醫院等出售,合計實現投資收益約3億元,預計去年實現非經常性損益同比減少約12億元。
上周三晚,中國國旅披露業績快報,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70.12億元,同比增長66.23%;凈利潤31.48億元,同比增長24.39%,較三季報四成多的增速大幅回落。受此消息沖擊,該股24日盤中一度跌停,收盤大跌逾5%。
除了業績這顆“雷”以外,近期部分白馬股還爆出其他大“雷”:康得新點燃新年債市第一顆大“雷”變身ST,LED龍頭三安光電則因財務數據被市場廣泛質疑,上述個股均大跌。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目前正值年報披露期間,投資者對于一些高商譽、因違規被查、資金鏈緊張的公司應保持警惕,這類公司容易業績變臉。
問題股爆出巨虧
除了白馬股,去年大跌的問題股也是“地雷”不斷。
去年股價腰斬的德豪潤達29日晚披露修正業績預告,公司此前預計2018年凈利為0至5000萬元。修正后,預計虧損3億元-6億元,上年同期公司虧損9.71億元。對此,公司解釋稱,四季度LED芯片行業市場持續低迷、產品持續降價,公司部分LED芯片產品降價銷售,四季度投資收益減少重組及訴訟支出增加。
27日晚,盾安環境公告稱,預計去年虧損19.5億元至22.5億元,主要原因在于大幅資產減值損失,公司此前預計盈利6460萬元-9228萬元。受此利空沖擊,該股最近兩個交易日均跌停。公司解釋稱,因節能業務經濟績效低于預期,擬對節能業務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3.9億元,此外計提子公司商譽減值共7514萬元,資產處置損失2.9億元。該股最近兩個交易日均跌停。
28日晚,天舟文化也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去年凈利虧損10.6億元至1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上年同期盈利1.34億元。公司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對收購公司的商譽等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共計12億元至14億元。
27日晚,ST冠福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預計去年虧損23億元至28億元。對此,公司解釋稱,控股股東違規事項導致公司需計提壞賬損失和或有負債預計25.49億元,預計對相關控股子公司的商譽計提3億元的減值準備。該股28日跌停,但29日卻漲停。
ST冠福業績大變臉也引發深交所關注,要求說明公司計提壞賬損失、預計負債和商譽減值準備的依據、計提金額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通過計提大額壞賬損失等進行業績“大洗澡”的情況。
對此,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稱,“臨近年報披露和業績預告高峰期,投資者應多關注業績確定增長的公司,回避業績可能大幅下降或虧損的個股。”(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