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4月5日訊 “2018年,太平人壽貢獻了整個集團76%以上的經營凈利潤。”太平人壽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沈漪4月4日在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太平人壽作為中國太平旗下專業的壽險子公司,太平人壽的主力作用愈發凸顯。
據介紹,2018年,太平人壽整體經營有六大亮點:一是原保險保費增速跑贏大市,同比增長8.5%;二是市場排名較2017年提升一位至第五位;三是個險新單期交保費實現正增長;四是個險代理人數量攀升至51.3萬,增長33.52%;五是獲得保險公司服務評價AA級;六是業務品質保持領先,個險和銀保渠道繼續率多年保持行業前列,惠譽國際連續三年給予“A+”評級。
構建優化精準扶貧“四大平臺”
沈漪表示,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面臨“月亮和六便士”的選擇。“月亮是情懷,是格局,是情操。六便士是商業利益、盈利模式。企業要生存,那就一定要關注商業利益,但要能引領行業,更需要有一種超越自身利益的核心理念作指引。”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也促進太平人壽構建并優化了“四大平臺”。
一是央企勇擔社會責任的平臺。針對脫貧攻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精準發力、務求實效”,并提出“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加大攻堅力度,提高脫貧質量”。二是企業品牌形象宣傳的平臺。太平人壽認為,認真服務好每一位貧困客戶的同時,也在積極傳遞著公司“以客戶為中心”、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為客戶提供極致服務的理念。三是培育潛在保險客戶的平臺。為貧困客戶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不僅有助于他們緩解當下的經濟壓力,也將促進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動思考并完善自身的保障。四是科技賦能優化管理的平臺。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用科技手段減少成本支出,讓太平人壽有更多的能量投入扶貧、做好扶貧。
多措并舉發揮專業“保障功能”
沈漪表示,中國太平作為第一批參與國家定點扶貧工作單位,堅決肩負金融央企使命擔當,曾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全國定點扶貧工作先進集體”。太平人壽充分發揮金融保險優勢,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把優質經營帶來的整體利潤,留一部分投入民生保障、精準扶貧,協助政府做好社會管理。
太平人壽積極參與各類扶貧幫困捐贈活動,同時還在消費扶貧、智力扶貧、保險扶貧等非傳統方式上下真功夫。
消費扶貧方面,公司倡導員工購買定點扶貧地區特色農副產品,搭建面向各級機構和個人的網絡銷售平臺,主動將公司福利或工會活動與扶貧消費相關聯,提升幫扶效率和效果;智力扶貧方面,公司輸出太平人壽的優秀人才,派遣到貧困地區掛職,幫助當地脫貧攻堅;保險扶貧方面,作為扶危濟困的保險人,保險和扶貧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理應更大力度發揮保險獨特作用,例如向黑龍江、貴州等地的貧困人口捐贈保險產品,用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為貧困家庭托底。
據介紹,從2014年開始,太平人壽陸續在廣西的北海、玉林、防城港三地開展大病保險服務,通過發揮保險主業優勢開展精準扶貧,五年來為當地近52萬貧困人口提供大病保障,幫助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