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央行就向市場投放了全面降準大禮包。1月1日央行宣布,決定于1月6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分析人士指出,降準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有利于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新一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也有望出現小幅下降。面對如期而至的降準,股市、樓市、債市、匯市將受到何種影響也成為當下的焦點所在。
釋放8000多億流動性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央行決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全面降準可對沖春節前現金流出等因素導致的流動性波動,去年初也有類似操作。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此次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鑒于1月有6000億元逆回購陸續到期,疊加繳稅、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春節期間的現金需求等因素,流動性出現壓力,通過降準釋放的8000多億元資金一方面可以滿足上述流動性需要,另一方面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有利于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銀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預計1月20日新一期LPR報價會出現小幅下降,一年期LPR為4.1%,五年以上期為4.75%。
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初數據對比,央行本次降準力度實際有所縮減。此前,2019年1月4日,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均下調0.5個百分點。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對記者表示,2018年以來,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頻率不低,積累起來已經有較為明顯的下降,未來降準的空間肯定不會像以前那么大,從穩健偏松政策要求來看,目前進行適度靈活調整體現了逆周期政策的需要,同時也是不搞大水漫灌政策的要求。
A股有望進一步上漲
收到降準政策大禮包后,1月2日A股市場迎來新年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的表現也備受市場關注。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此次降準是全面的,具有較強的政策針對性。此次降準有助于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是一場及時雨,應對跨年資金的需求和穩定經濟增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將有力提振市場信心,對股市也屬于重大利好。
實際上,歷次降準對于A股市場作用不一。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央行共進行了11次降準(包括定向降準)。降準之后的30天,股市只有2次下跌,其余均上漲。2019年1月4日宣布降準后,上證指數1、3、6個月內的漲幅分別為5.5%、29%和16.6%,表現好于前幾次降準。不過,2019年9月6日降準后,大盤短線沖高后出現回落,隨后3個多月內維持震蕩格局。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從整體上看,新年的首個交易日,A股指數大幅高開概率較大,“降準直接為市場注入了流動性,大幅降低企業融資的難度,有利于實體經濟的筑底回暖,對股市是重大利好。與此同時,2019年A股最后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站上3050點,已經奠定了向上的基礎。此次降準,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情緒和投資者活力,帶動股市的進一步上漲”。
何南野稱,從行業來看,本次降準將更加直接利好銀行、地產、券商等股票,降準為銀行釋放出更多的信貸資金,有利于促進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和擴大信貸投放。
利好樓市提振債市信心
從債市方面看,連平認為,此次降準,對于活躍債券市場以及保持債券市場的風險可控會發揮積極的作用。未來依然有進一步降準的空間,這會對未來債券市場進一步保持平穩良好的運行狀態有積極影響。另外,準備金率的下調對匯率的直接影響較為有限。
至于樓市方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此次降準政策后續會帶來幾個較為積極的影響。首先,房地產金融環境有望進一步寬松。在2019年三次降準的基礎上,2020年首次降準,進一步釋放了金融環境的寬松化導向。從實際情況看,房地產金融環境也需要從緊轉松。尤其是在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等領域,都是需要積極進行改革的,此次降準不是定向降準,所以客觀上也有助于帶動更多的銀行貸款進入市場,對于房地產領域是有較為積極的作用的。其次,降準會帶動LPR利率下調,而隨著LPR基礎利率的下調,房地產銀行貸款的工作也會調整,使得房貸利率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既降低了購房成本,也使得2020年3月存量浮動貸款轉換定價方式的工作更好展開。
在嚴躍進看來,根據過去經驗,降準以后往往會帶來很多新的利好。從市場預期的情況看,大家往往會對2020年的金融環境會有把握,這個時候供需雙方會比較活躍,尤其是1月會有積極促銷和交易現象的出現。而從實際交易情況看,房屋營銷部門會更加活躍,以降準作為營銷的突破口,這時候房屋買賣的問詢和實際交易情況都會上升。據此也可以分析,房價本身容易出現反彈,這是后續市場穩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
針對此次降準是否有利于緩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有利于增強立足當地、回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溫彬表示,在大銀行要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銀行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的要求下,預計監管部門將完善MPA考核,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加大對“三農”、民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陶金認為,中小銀行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越發明顯。在此背景下,給予中小銀行更多流動性的意義也變得更大。由此看來,定向降準的力度和范圍都有可能擴大,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定向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也將發揮更大作用。
未來降準仍有空間
“此次降準與春節前的現金投放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保持靈活適度,并非大水漫灌,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貨幣政策方面,貨幣政策四季度例會也指出,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一表述在三季度則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
不提“閘門”一詞,強調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這樣的調整透露了哪些信號?
溫彬表示,不提總閘門,主要是對當前金融形勢的一個判斷。閘門主要是約束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去年以來我國整體的宏觀杠桿率穩定,新的表述就不再提到閘門。陶金指出,不提“閘門”、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及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意味著在進一步打通貨幣至信貸傳導渠道的基礎上,給予銀行體系和實體經濟更多的流動性,但必須確保這些增量資金不在銀行體系滯留、不過度流向房地產。總體上看,2020年貨幣政策力度和方向將會在大多數時間保持靈活適度的同時,一定程度偏向略寬松。
溫彬認為,下階段,全面降準仍有空間和必要,結合定向降準,預計還有2-3次降準空間。北京商報 記者 孟凡霞 馬嫡 劉鳳茹 王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