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第十四屆文博會將在深圳開幕。
2308家參展商、21386名海外采購商、42個海外參展國家、67家分會場……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本屆文博會將綻放更多精彩,釋放更多創新的活力因子。
不斷攀升的文博會參展數字,彰顯出國家級文化盛會的實力和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力。伴隨著文博會的發展,深圳本土文化創意產業力量不斷壯大。
近年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快速增長,展現出勃勃生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型文化業態。
2017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業績靚麗: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2243.95億元,增長14.5%,占全市GDP比重超過10%;深圳文化創意企業近5萬家,從業人員超過90萬,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155家。
深圳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強烈的文化擔當和巨大的創新勇氣,在文化創意產業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為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奮力向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邁進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堅持平臺引領,文博會成為推動深圳乃至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引擎
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盛會,深圳文博會經過14屆的培育和成長,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在迅速成長的過程中,文博會始終瞄準國際一流展會,在展會規模、交易成交量、國際化水平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展示規模從首屆的4.3萬平方米增加至第十四屆的10.5萬平方米,展商數量從首屆的700多家增加至本屆的2308家,參觀、參展、采購的國家和地區從首屆的10多個增加到本屆的101個。
15年來,深圳文博會與文化產業共同成長,共同攀升,已成為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一大批文化企業通過文博會發展壯大、走出深圳、走向世界。
——在文博會的推動下,深圳培育出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鞏固已有的文化品牌,打造新的文化產業拳頭產品,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為了提升文博會分會場的品牌影響力和集聚效應,深圳創新以聚集區的形式打造分會場。經過多年的培育,深圳工藝美術集聚區、深圳珠寶集聚區、華僑城文化旅游集聚區已匯聚大量優勢資源,迸發出“1+1>2”的聚變力量。
——在文博會的推動下,深圳文化產業走出了“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路徑,帶來高質量文化增長。
走進文博會主展館和分會場,“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易尚展示“移動博物館”展現“文化+科技”力量;華僑城甘坑客家小鎮綻放“文化+旅游”魅力;深圳文交所促進“文化+金融”聯姻……
——在文博會的推動下,深圳用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兩條腿”走路,既推開觀察全球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窗,又打開展示輸出中華文化精粹的門,文博會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文化金橋,讓中國形象閃亮世界,讓世界讀懂中國。
一個個充滿動感的詞語,可以形象展示文博會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和廣度:貴州省民俗歌舞《多彩貴州風》從文博會“舞”出國門;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主題公園從文博會“玩”到世界;珠海天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悟空”卡通形象從文博會“跳”向全球……
文博會越辦越紅火,是深圳乃至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縮影。文博會在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為全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堅持創新引領,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當今世界,文化已成為城市競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在競爭之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關鍵在于創新。《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明確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目標和定位——走“質量型內涵式”發展之路。
質量和內涵的提升正是源于堅持不懈的創新。目前,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憑借創意設計和科技創新兩大核心優勢,著力培育“文化+”和“互聯網+”新型業態,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打造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
——以創新為引領,創意設計產業實現飛躍式發展。
作為國內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設計之都”,設計產業已成為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柱產業。深圳把設計作為一種創新力量,引領整個社會,變成尖端生產力。
據統計,深圳目前約有1.2萬家設計機構和近20萬專業設計人員,設計產業每年產值約230億元,帶動工業產值數千億元,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占全國較大市場份額。
不久前落幕的深圳設計周成功舉辦了兩屆,已經成為具時代引領性的深圳設計品牌——60余場設計論壇、工作坊、展覽等活動,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000名設計師參展或參會,為觀眾帶來代表性設計作品超過2500件,頒出“深圳環球設計大獎”……深圳再添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為了加快發展時尚創意產業,深圳將以世界眼光、國際視野,抓緊籌辦深圳創意設計學院,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國際創新設計之都。
——以創新為引領,數字文化產業持續壯大。
深圳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互聯網發達的優勢,迅速成長起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托、數字內容為主體、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高成長型文化科技企業,“文化+科技”成為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標志。
據統計,目前深圳涉及數字文化產業的企業已經超過1萬家,科技驅動內容正形成深圳數字內容產業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產業鏈生態。
未來,深圳將加強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在文化領域的研發運用,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以創新為引領,新型文化業態不斷涌現。
深圳在全國率先探索“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模式,以后發優勢搶占文化產業制高點。近年來,深圳文化產業培育更多新型文化業態,做好“文化+”大文章,從淺層相加邁向深度相融。
作為文化產業龍頭企業,雅昌憑借“文化+科技”的模式,已經由一個傳統的印刷公司轉變為一家知名文化藝術公司,目前為世界多個拍賣行、美術館和博物館以及10萬個藝術家、5000個畫廊和2000家出版社服務,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中國藝術品數據庫,贏得國際市場的青睞。
雅昌并非孤案,深圳眾多文化企業以“文化+”與“互聯網+”作為兩大驅動力,促進文化與科技、互聯網、金融、商業、旅游、體育、時尚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文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開疆拓土”。
堅持市場引領,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文化產業之強,關鍵在于核心競爭力。深圳良好的市場環境孕育了一批龍頭文化企業,吸引了一批品牌項目,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引領者,他們的成長壯大為深圳文化產業的騰飛插上翅膀。
為了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深圳在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不斷實現新突破。
——以市場為導向,打造富有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匯聚大批龍頭文化企業。
如果說深圳的文創產業是一條熠熠生輝的珍珠項鏈,那么一個個龍頭企業和大型項目就宛如一顆顆珍珠,綻放著絢麗的光華。
多年來,深圳依托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和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海內外招商、產業集聚吸引、城區廠房舊改等方式,多渠道加強文化創意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和重大項目建設,集團化、規模化發展的文化企業數量不斷增加。
動漫游戲業方面涌現騰訊、華強動漫、環球數碼、創夢天地、冰川網絡等多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動漫游戲企業。華僑城、華強方特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并入選全球前十主題公園。深圳印刷行業產值居全國首位,裕同、勁嘉、雅昌等多家企業入選“全國印刷企業百強”。
據統計,目前深圳規模以上文化企業3155家,境內外上市文化企業40多家。深圳注重培育文化創意骨干企業,文化百強企業增加值貢獻、稅收等經濟指標占全市文化創意企業的比重超過30%。
——以市場為導向,深圳加快“走出去”步伐,成為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一支新生勁旅。
近年來,深圳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額每年約占全國的1/6,已經成為我國文化貿易的黃金口岸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橋頭堡。華強方特實現了我國自主品牌文化主題公園向國外輸出,《熊出沒》等動漫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洛可可設計在倫敦開設分公司,TTF公司在巴黎成立高端珠寶品牌總部;雅昌、中華商務等榮獲全球印刷界最高獎“班尼”金獎100多座;深圳博林文創打造中華文化的形象IP“哈啰孔子”,先后在巴基斯坦、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十余座城市進行文化巡展,產生較大影響?!吧钲谄放啤薄ⅰ吧钲谠O計”正成為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一支新生勁旅。
堅持政策引領,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
政策決定行業的發展方向,影響企業的發展質量。
黨的十九大把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作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項明確要求。多年來,深圳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一直居于全國前列,一系列給力又“給利”政策法規相繼出臺,以政策創新,推動文化市場創新,提升文化貿易質量。
——為文創產業提供政策支撐,深圳起步早。
深圳作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之一,早在2004年將文化產業確立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并出臺了國內第一個文化產業促進條例,隨后又發布了10余個文化產業政策或規劃,涉及金融扶持、稅收優惠、產業空間、產業內細分行業專項政策等。
——為文創產業提供政策支撐,深圳投入大。
2011年,深圳明確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文化創意產業振興規劃、振興發展政策等系列政策。根據《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政策》,每年安排5億元扶持經費。系列政策的實施及專項資金的扶持有力推動了產業快速發展。
——為文創產業提供政策支撐,深圳舉措多。
在新形勢下,深圳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部署,把握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和重點,抓緊研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其中,《關于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及其配套政策正在征求意見,并將在修改完善后盡快推出。
《意見》明確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標,即構建以質量型內涵式發展為特征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內容產業和創意設計、數字文化等新型業態占比超過60%,文化創意產業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持續提高,到2020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占本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強化,推動深圳成為創意創新引領潮流、文化科技特色鮮明、文化形象開放時尚、文化產業充滿活力的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
同時,深圳將重點支持產業平臺建設。不斷加強文博會、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深圳文交所、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深圳園區的服務功能,推動深圳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深圳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等投入實質運營。
五月鵬城,群英薈萃。第十四屆文博會即將舉行,這座洋溢著激情與夢想的城市,正以自信的步伐,向國際文化創意先鋒城市闊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