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除了越劇和京劇外,也經常被以其他形式搬上舞臺,小提琴協奏曲、芭蕾舞劇、音樂劇等。7日晚在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劇場,由李恒達擔任總導演,李恒達、李天翼編劇,郭思達作曲的古典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首演,這是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也是2017北京舞蹈學院藝術實踐項目和北京舞蹈學院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工程。
導演李恒達介紹:“中國古典舞與中國的五千年燦爛文化一脈相承,少年時的我對古典舞的傳統文化內涵、豐富的舞蹈語匯和表現手法一見鐘情,現在兩鬢飛霜,依然‘心如少年’,和舞蹈學院的眾多前輩、師生一樣,能夠看到古典舞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盛放異彩,是我的心愿和使命。1987年我曾編創表演雙人舞《梁祝》,多年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旋律還時時縈繞在腦海里揮之不去。身在異鄉和同事朋友說起中國舞至今沒有像芭蕾舞《羅密歐與朱麗葉》《天鵝湖》那樣膾炙人口源遠流長的舞劇是莫大的遺憾。我希望以一部更成熟豐滿的舞蹈作品來重新詮釋梁祝的優美傳說,讓我摯愛的中國舞和北京舞蹈學院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以“相識”“相送”“相會”“相伴”,以及序與尾聲“永生”為結構,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傳說用中國古典舞方式演繹出來,該劇的音樂以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主題動機,以電子音樂等豐富了小提琴協奏曲的意境,而編舞以中國古典舞的語匯為基礎,融入了一定的現代舞元素,使得舞蹈人物更為豐滿,編排更流暢動人,引起觀眾的極大關注。北京舞蹈學院以教學實踐為方向創作這部古典舞劇目,也為未來古典舞學生的藝術實踐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更好地幫助他們成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藝術創作。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