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10月22日訊 22日下午,為期兩天的第二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面具的文化”非遺交流展覽系列活動在深圳設計之都(福保園)正式啟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工作者、非遺愛好者、文化工作者濟濟一堂,共襄盛會。
第二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面具的文化”非遺交流展覽系列活動現場
作為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深圳市靈獅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非遺辦)、澳門設計師協會、廣東觀想堂、深圳大學、深圳靈獅伴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支持。
創意詮釋經典,設計引領未來!古老的面具文化在靈獅集團傾力打造的升級版“深圳設計之都(福保園)”,與創意、創新激情碰撞,在現代性的文化創意和美學展陳、品牌化的形象包裝和傳播推廣中,煥發出別樣的光彩和活力!
文化惠民,主題展覽有溫度、有故事
“面具的文化”實物展覽區
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區域,綿延千年、生生不息的面具文化,是西南民族璀璨的藝術珍寶,其中,藏戲面具已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威寧撮泰吉面具、白馬藏族?舞面具、德江儺堂戲面具、毛南族師公戲面具、貴州安順地戲面具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題展覽采用平面展與實物展相結合的方式,引領觀眾走入一個有溫度、有故事的西南民族地區面具的世界。
在實物展覽區,來自貴州安順地戲的部分代表性手工制作的面具集聚一堂,華麗綻放。屯堡地戲面具安順地戲表演中使用的面具,是地戲的靈魂。面具用白楊木或丁香木精雕細刻而成,再涂以臉譜彩繪,造型生動形象,神采飛揚。現代的設計理念、藝術的表達方式,呈現出手工作品的極致美感,打破人們對傳統工藝的固有印象和模糊概念。
“面具的文化”實物展覽區
展覽上,傳統工藝與相應的現代設計交相輝映,無聲地向觀眾證明:傳統工藝始終在為現代藝術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養分,它連接歷史和未來,融合經典與時尚,正在構建當下具有中國風尚的生活美學。
“這是貴州威寧撮泰吉面具,這是白馬藏族?舞面具,這是云南昭通戲面具,這是德江儺堂戲面具……”在平面展區,記者看到,有家長帶著孩子仔細地閱讀和觀看西南各地區面具的發展歷史、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面具以及面具的制作工藝。
“想不到西南民族地區面具的歷史這么悠久,新石器時代便已萌芽了。這些面具真的就是歷史的活化石啊,我們現代人真的要好好守護這些寶藏。”這位家長由衷感嘆道。
“面具文化作為我國非遺的一部分,承載著歷史記憶,延續著文化血脈,其蘊藏的智慧和技術之高超都讓世人為之驚嘆,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未來,我們將致力于更好地將創意、創新融入到其中,讓古老的面具非遺文化煥發活力和新生。”一位文創設計工作者在采訪中說到。
腦力激蕩,主題講座有觀點、有態度
“聶慧梅陶藝工作室”創始人、職業陶藝家聶慧梅
一只黑得發亮的敞口淺腹茶盞,形似斗笠。拿在手里觸感柔滑,不過百余克重。盞底靜靜地躺著一片淺黃色的樹葉葉脈,看似突出,一摸與盞底齊平。注上茶水,葉子像一葉小舟隨茶湯漂浮,若沉若浮,幽玄清凈……如此精妙的瓷器,便是曾斷燒幾百年的吉州窯用古法燒制成的木葉天目盞。為了讓這種古法燒制技藝流傳后世,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人聶慧梅為此苦苦鉆研,并不辭辛勞輾轉各地求學取經。
在“傳承·創新”非遺文化主題講座上,聶慧梅以《傳承宋朝的木葉天目》為主題,以自己“為了一片樹葉的千古絕唱”而為之奮斗的非遺傳承事業現身說法,為大家娓娓講述傳承非遺木葉天目背后的故事與深意、解讀木葉天目技藝的精妙、探討非遺工藝融入現代生活的多種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觸碰非遺、詮釋古老技藝、感悟生活。
深圳靈獅伴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聶蜀湘
如何把遺產變成資產?如何避免非遺“人走技失”?如何發掘“非遺消費”市場……這是每個非遺項目都面臨的問題。對此,靈獅伴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創界資深學者聶蜀湘在主題為《傳統非遺與現代商業》的演講中表示,非遺產業化才能更好傳承發展。
“每一個非遺項目,都是一個文化IP,都有其粉絲受眾和潛在消費者。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大數據平臺的統計結果,中國有近90萬項非遺資源。這意味著我們擁有90萬項IP。只要我們認真發掘非遺消費市場,傳統非遺必然會成為我們消費升級的新著力點。這里面不僅僅是商業那點事,還關系著我們國人引以為傲的文化自信。”聶蜀湘說到。
巧手奪天工,工作坊探討傳統工藝的現代新生
東方匠人之心,中華非遺之美。要想讓非遺文化發揚光大,需要把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擁抱科技,將傳承和創新結合起來,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非遺文化。
當天下午,工作坊活動如期舉行。來自創意設計專業的大學生、非遺文化愛好者等學員集聚一堂,以“傳承·創新”為主題,圍繞“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融入到節日產品和日常生活中”進行非遺文創衍生品的概念設計,以實際行動探討傳統非遺工藝的現代新生。
現場分享、碰撞最前沿的創新設計理念
活動上,在導師廣東觀想堂總經理何林燊的指導下,學員們分組完成設計習作,并通過開展設計項目路演、創作思路分享、設計作品競賽等形式,分享和碰撞最前沿的創新設計理念,評選出最優質的設計作品,為廣大非遺文創設計愛好者搭建交流對話平臺,提升青年文創愛好者在非遺傳承中的創新能力,實現創新創意促進非遺傳承、現代設計帶動非遺傳統工藝發展的倍增效益。
文化交流成果豐碩,助推非遺產業化成果落地
非遺歷史悠久、資源種類眾多,生動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姿,保護、傳承、發展好非遺,就是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然而,非遺獨特的活態傳承特點,使得許多非遺隨著傳承人的去世而消亡,或者瀕臨消亡,這也引起了許多非遺文化傳承人和有識之士的重視,并積極探索推進非遺產業化之路,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面具的文化”非遺交流展覽系列活動著力促進非遺資源利用率,重視非遺文創產品開發、設計和營銷,助推非遺產業化成果落地。
本次活動以“展覽、主旨演講、工作坊”的方式具體實施,通過搭建西南民族面具文化展示平臺、產業融合平臺、青年交流平臺,注重多元、多樣化創新創意,對進一步加強區域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合作,促進博物館藏品及研究成果的跨區域資源共享,推動深圳與國內各地非遺文化交流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據活動承辦方代表、深圳市靈獅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唐英女士介紹,本次活動不僅僅局限于兩天的活動期,還將以突出非遺保護、傳承力量、促進文化交流和產業發展為宗旨,搭建一個“線上+線下”永不落幕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展示交流的新平臺。線上交易平臺能提供非遺文化衍生產品預售、接單、設計推介等服務,以推動非遺文化及其衍生品的長年展示和交易,拓展非遺衍生品設計的創新發展,聚集營商資源,促進非遺成果的轉化;線下物理空間宣傳和展示深圳市近年來非遺保護成果,展示深圳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提高市民對非遺的認知度、認同感和參與意識。
廣東觀想堂與靈獅IP伴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在開幕式上,還達成了一些列關于非遺文創項目的合作協議。一是廣東觀想堂與靈獅IP伴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靈獅IP伴客是由深圳靈獅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在依托漫博會海量IP資源的基礎上,整合集團下屬公司及關聯公司共同打造的,旨在以IP授權為基礎,對IP進行價值最大化開發的一站式、管家式服務平臺。而廣東觀想堂是著名的非遺文創公司,以“傳承民藝,弘揚非遺,復興中國節,做最有意義的文創平臺”為己任。這次戰略合作,無疑將在非遺的保護傳承中找到一條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相通的路。二是深圳市聚成華企科技有限公司與東莞文化創新學堂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同促進非遺文創人才的培養、豐富非遺文創人才智囊的儲備,推動非遺文創產業的發展。
傳承非遺經典,延續深圳城市文脈
非遺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文化多樣性的鮮活樣本,作為移民城市,深圳非遺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多元文化在這里相融相生,并成為深圳文化的一部分。
“面具的文化”非遺交流展覽系列活動的舉辦,是深圳對新時期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成果的宣傳,也是促進不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互動的重要舉措,將激發深圳市民堅定文化自信,加快推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提升市民非遺保護意識,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非遺保護傳承的文化高地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