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11月,桃源街道辦攜手壹書文化在該街道辦轄區內12個社區開展12場“‘漢字與修身智慧’社區居民文明素養提升”專題講座,這是桃源街道辦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迎檢工作、提升轄區居民文明素養的創新探索,邀請壹讀書會創始人、知名閱讀推廣人、《漢字與修身智慧》的作者劉建彪擔任主講嘉賓,從中華文明的基因(漢字)出發,解讀深圳市民公約,旨在啟發居民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之下,踐行文明禮儀,用實際行動去推進文明城市的創建。
11月11日下午,本系列活動的第三場講座在平山社區工作站拉開了序幕,此次講座由桃源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深圳市壹書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平山社區黨委協辦。從2005年起,深圳連續五次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稱號,在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時期,桃源街道辦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同在一方熱土共建文明家園’——全力爭創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為文明創建標語,開展題為“學習漢字與修身智慧,以傳統文化力量促文明”的文化講座,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一份力量。
講座開始,劉建彪老師以提問奪目:“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家園?文明城市從哪里開始?”在劉老師看來,文明是理想家園最重要的特質,而文明城市的考量不僅是看市容市貌,更看人容人貌。
劉老師從《漢字與修身智慧》的修身36字中篩選出與文明素養相關的四個漢字——“愛”、“勤”、“孝”、“信”,他指出,這些漢字看似惺忪平常,實際上有著非凡之美,他認為漢字之美在于風骨,更在于一撇一捺間承載的道理或精神。所謂“一字一世界”,只有深識而不僅僅是認得,才會發現漢字里有大智慧。
接著,劉建彪老師結合深圳市民公約里倡導的“熱愛祖國”、“勤儉持家”、“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等基本準則或“四德”展開分析,他勸勉我們用心秉持這些處世原則,讓質樸的美德貫穿我們一生。此外,劉老師與在場聽眾共同探討“愛國精神”,他認為我們在堅定愛國信念的同時,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學習他人之長處。劉老師娓娓道來,讓人深受啟發。
品漢字之美,揚文明之風。最后,劉建彪老師衷心地希望平山社區的居民們在講座后能夠好好品讀、琢磨書中的36個漢字和深圳市民公約,常讀常新, 矢志不移地做文明人! (通訊員:楊婷姻 攝影:田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