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的雕塑作品
藝術與大眾有著怎樣的關聯?帶著這樣的問號,日前,由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主辦、藝術機構深圳廳策展的“2021 OCT-LOFT公共藝術展——打開的窗戶”正式開幕。藝術展邀請6個大灣區藝術家及藝術組合參展,圍繞“在地”“集群”和“色彩”的理念,為園區量身定制公共藝術作品,并結合園區的藝術人文環境進行呈現。
大灣區藝術家爭相斗艷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聚集了美術館、畫廊等各種創新空間和建筑師、設計師、藝術家等各種創意人才,南來北往的人群在此處交匯。獨屬于這里的一道風景線——海報柱,每天都要“穿”新衣,色彩繽紛的海報不斷被張貼、覆蓋,讓它們看起來像一尊尊腆著肚子的彩色雕塑,是園區最具公共性的景觀之一。
梁銓、周力、薛峰、啾小組、李景湖及“明天見”這些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的藝術家,經常活動于園區,他們巧妙地將園區的日常元素融入自己的公共藝術作品中。
在這次展覽中,梁銓將作品《書架游》藏在人行道,帶入古典建筑的美學之中;周力的《彩虹》是兩個雕塑作品的集合;同樣在園區內工作的薛峰以《2021年的世界之窗》將歷史人物、現代建筑以及多彩的繪畫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一個可以穿越時空的美學通道;李景湖的《彩虹之柱》延續了他一貫的風格,用日常生活用品給觀眾們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啾小組的《BB牛》則以深圳地標性的“孺子牛”雕塑為元素,呈現出新一代藝術家對時代精神的詮釋;跨界組合“明天見”也不約而同地以“牛”為主要元素,打造了不銹鋼噴漆電動裝置《牛星高照》,為這一年作出回顧與期許的腳注。
此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薛峰介紹,本次參展作品均從日常出發,呈現出藝術與日常生活緊密的互動與聯系,以“在地”“集群”和“色彩”三個線索,串聯起創意園中軸線上的公共藝術景觀,為到訪園區的公眾打開一扇“藝術之窗”。
社區鄰里藝術體驗升級
此次展覽不僅是藝術家從園區日常出發進行藝術的創作呈現,亦延續公共藝術展的特性,讓藝術這扇“窗戶”與公眾連接,通過開放多元的活動形式,邀請公眾共同參與。
作為本屆公共藝術展的特別活動,“鄰里聯動計劃”攜手綻放花園等園區“鄰居”,結合本次展覽主題共同推出展期專屬聯名限定款產品,呼應園區公共藝術作品的美學理念;展覽開幕當天,園區還舉辦以“窗外的顏色”為主題的T街創意市集,為公眾帶來藝趣滿滿的創意體驗。在持續近一個半月的展期內,還將推出兩場公共藝術項目,包括帶領觀眾探訪園區內入駐的藝文機構,期望用更豐富的形式讓公眾了解和參與藝術。
讓日常成為藝術的窗戶,從藝術的窗戶看向生活。市民于小姐表示,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這些公共藝術,我們更好地擁抱生活,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