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開發:除了編程 最好懂設計
除了手機、平板App,游戲開發成為近幾年眾多學生和準畢業生熱衷投身的領域。尤其近一兩年,多款手游“依靠”社交平臺爆紅,亦讓眾多游戲企業、游戲開發者一夜躥紅,并賺取第一桶金。據了解,在iOS、安卓等開發平臺上,也聚集了眾多游戲App的開發者,當中除了游戲公司的團隊開發外,同樣有年輕的在校學生。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1.3億各類電子游戲用戶。早在2015年,國內游戲產業規模便達到270億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電競市場。去年IP大劇《微微一笑很傾城》更為不少年輕人描繪了一幅游戲創業的美好藍圖——通過打網游,成為校內風云人物,在游戲中遇到浪漫美好的愛情,更帶領團隊設計網游,獲得投資者青睞,最終成功發行。
電影小說始終是虛構,現實當中,游戲開發首先是一項“體力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在眾多游戲公司中,多數都是“85后”、“90后”,甚至“95后”為主。“游戲本身就是年輕人的市場,除了他們本身就是‘愛玩游戲’,有想法有創意外,主要更是體力好,做游戲做手機App開發,加班是‘家常便飯’”。一主打游戲與App游戲開發的科技公司主管告訴記者,加班到晚上11點、12點是常有的事。而且下班后還要隨時做內測、新版調試、后臺修復等。
除了體力外,做游戲開發也是對個人思維、創意的考驗。“盡管國內游戲前景龐大,但游戲同質化嚴重,怎樣能從玩家身上賺錢,正考驗游戲開發者與團隊”。業內人士如此坦言。對于打算畢業后投身游戲行業的大學生,廣州谷得游戲的資深游戲編程陳先生表示,在校學習專業知識的期間,最好能培養自己的設計感、美感。“有些在校生本身已經是一名開發者,能通過自己的實力開發出一款小游戲。假如去到一家游戲公司,在一個團隊里面,分工會更細致,有美術、策劃、設計,稱為游戲‘鐵三角’,當中講求團隊合作。在團隊中,做技術的懂得一些設計、美術,未來發展會相當不錯”。
電競:
職業周期短 轉型暫成難題
同樣,借助網游、手游在國內的紅火,電競概念近年逐漸進入大家視野,加上越來越多的賽事,讓其變成眾多年輕人瞄準的未來發展目標之一——游戲打得厲害,加入電競團隊,或者通過網絡做游戲直播,能打游戲又能賺錢。而從去年開始,國內高校陸續開設與電子競技相關專業。
目前,國內電競團隊的隊員絕大部分是“90后”、“95后”,更有不少是在校學生。一般來說,專業團隊隊員的月薪在3000~5000元,假如參加比賽獲獎,隊員就能獲得獎金分成。當然,越頂級的專業團隊,隊員的收入越高。表面看起來輕松而且風光,但若真是進入了專業電競團隊,就相當辛苦。據了解,電競隊員每天要對著電腦超過10小時,進行反復練習,研究戰術與配合,觀看比賽視頻等;訓練之外,還要去不同的地方,進行商業活動或是參加比賽。國內一專業電競隊員在接受采訪時坦言,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他們就是一直在打游戲。
實際上,當前國內電競行業都是吃“青春飯”。例如,由于去年直播火爆,很多年輕人通過直播打游戲,獲得網友打賞來賺錢。而隨著直播行業逐漸規范,加上風口已過,眾多游戲主播不得不轉型,或直接退出游戲行業。游戲本身就有生命周期,再加上互聯網屬性,因此這一款游戲剛火起來,可能很快就會被另一款所取代,這也造成電競選手職業未來的憂慮。一業界人士說道,電競黃金職業年齡比體育項目年齡還要小,可能二十出頭就要告別這個圈子,轉型去做其他職業或做直播。(記者 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