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學課堂。資料圖片
9月是美國大學的開學季,大學新生滿懷期待地搬進宿舍、準備開始新生活。然而,美國《世界日報》日前刊文稱,根據研究,新入學的大一學生,將有一半要面臨“選錯學校”的問題。之所以會如此,除了自身性格、家庭、經濟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學校“不適合”自己。
學生選擇大學犯錯率高 五分之三曾轉學
根據《時代》雜志(Time),美國近年拿到大學學位的學生中,有3/5轉過學。普通高校的轉學生取得學士學位所用的總時間平均為五年半,而在六年內畢業的學生只有2/5;社區大學的情況則更為糟糕,只有1/5的轉學生可以在六年內拿到副學士學位。對于家長與學生而言,轉學要復出的第一個代價就是金錢。超過半數的轉學生,在前一所大學完成的學分只有部分可以抵免,甚至必須全部從頭來過。
據了解,大多數轉學的學生是因為不喜歡或不適應原來的學校,或是入學后發現環境和條件不如預期。
而曾撰寫《在數字時代取得大學入學許可》(GettingIn:College Admission in the Digital Age)一書的卡茲曼(John Katzman)與柯恩(Steve Cohen)則指出,家長與學生們在選擇大學時的犯錯率如此高,是因為他們在遞出申請書時,不夠了解自己簽下的以及未來要面對的是什么。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擇校時,會參考學校提供的一些數據,例如平均成績、畢業率、投資報酬率等統計資料。雖然這些數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讓許多學生誤以為這是他們想達到的結果,但入學后的真正感受是這些數據無法顯示的。另外,入學后,學生還將面臨一個重要“結果”——就讀期間及畢業后的生活過得如何。雖然學生申請大學時,會參考畢業生的起薪等數據,但還有很多難以統計或預測的數據,例如“個人對工作的滿意度”等,這才是決定整體幸福感的關鍵。
高校注重強調自身優勢 未幫學生做出合適選擇
學生之所以未能從他們最初選擇的大學畢業,除了自身因素外,與高校也有很大關系。大學在招生時,往往著重于強調自身的優勢,而對于自己的學校不適合哪類學生則輕描淡寫。事實上,每所大學的特色都不一樣,有的學生在某些大學里的表現會比在其他學校更好。例如,有些學校擅長培養具有超強競爭力的學生,那么,這些學校對于較害羞、生性不愛與人競爭的學生來說,適應起來就會比較辛苦。然而,美國高校總是不太愿意承認,自己的校園并非對所有人都是完美的。
其實,許多學校的招生人員都有巨細靡遺的信息與經驗,他們更清楚哪一類學生會傾向于選擇什么樣的學校,甚至可以預測哪一類學生在入學后會有良好表現。招生辦公室每年都會針對新生入學情況進行大量分析,幫助他們達到更好的招生效果,然而卻沒有投入相對的心力來幫助學生,做出更明智或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為了吸引學生,許多高校努力讓學校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World Report)上獲得高排名,他們提供排名人員大量的信息,甚至會為了排名修正校務方向,但有些信息對新生的幫助或與新生的關聯性非常小,例如教職員所擁有的資源等。更有一些學校在大學網站上炒作排名,以讓自己的招生資料看起來更吸引人。
還有些學校則提供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五年至十年后的薪資調查資料,甚至以學科專業來排序。然而這些薪資調查往往做得不夠完整,使得某些學校的比分因為部分學生的職業選擇被拉低,讓學生忽視掉這些學校其他重要的參考依據。
據了解,大學排名系統也只能為部分即將上大學的學生服務。據卡茲曼與柯恩統計,每年近400萬名大學申請者中,只有54.2萬名會進到前350所“最具競爭力”的大學,剩下的350萬名學生往往被忽略,而且成年后或退休后重回大學讀書的學生也沒有受到重視。
此外,不斷上漲的大學學費也是導致學生沒有在最初選擇的高校完成學業的重要因素。據了解,在過去30年間,美國大學費用已經增長了三倍,而且仍呈持續上漲之勢。這讓許多學生因為付不起學費,或承受不了必須半工半讀的壓力,最終離開學校。
調查畢業生幸福感 為擇校提供重要參考
蓋洛普民調機構(Gallup)、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及盧米娜教育基金會(Lumina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自2014年起針對大學畢業生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更加了解他們畢業后是否成功及幸福感,以及大學生活中影響這兩者的關鍵因素。
研究者表示,這項研究可以幫助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如果他們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適合自己的選項,那么之后就不會有那么多學生轉學了。此項研究的目標不是要把常春藤等級的學校拿來與州立大學、或其他文理學院研究所進行對比,而是要幫助學生了解各高校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就讀之后將會帶來的不同結果。
這項研究對即將申請大學的學生來說據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目前樣本數量較少,只累積了大約3萬名受訪者。但是,研究者表示,每年所有的畢業生都應該被納入研究,從他們畢業后的第十年開始,回答大學是否對他們面對真實世界提供了幫助,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是否成功以及對于工作及小區的投入程度,并回答這十年來,他們的想法、表現及幸福感是否發生了改變。
目前一些大學,例如普度大學和亞利桑納州立大學,也開始將他們的調查擴及到畢業校友,不過這些信息只用于學校內部規劃,并沒有向大眾或對該校有就讀意向的學生公開。
研究者呼吁,政府可以通過就學貸款的還款人名單,請求這些畢業生每年填寫一份問卷,長久累積下來,將為即將進入大學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讓他們在擇校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判斷與選擇。
(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