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詩人”“作家”……很難以單一的詞為吳依薇“貼標簽”,因為她是如此豐富精彩。從教9年,出過6本書,跨界教過語文、科學和美術。她是丹堤實驗學校的語文科組長,她熱愛詩歌,曾獲得深圳市首屆原創詩歌金獎,在學校發起原創詩歌創作,令詩歌教育發展成一大辦學特色;她也是中國新生代兒童文學作家,創作的兒童長篇小說《升旗手》榮獲“中國好童書100佳”“遼寧好書”等榮譽。她為學生開啟了閱讀的窗口,也在他們心中播種文學的種子。
她有特殊的閱讀“安利”技巧
在吳依薇創作的兒童長篇小說《升旗手》中,有一位方圓圓老師,她有特殊的薦書技巧——明明想讓學生看那本書,卻每次夾著書來教室,神神秘秘、遮遮掩掩地閱讀,反倒吊足了學生們的胃口。其實這來源于作者本人的“現身說法”。
小學生生活圈子狹小,怎么樣使他們拓寬眼界,提升語文素養?吳依薇認為,閱讀至關重要,“閱讀是孩子們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背酥苯訛閷W生推薦書籍,鼓勵同學之間分享閱讀體驗,她也“效仿”方圓圓。課下,學生們常能看見她在班級電腦上搜索圖書,看得多了,自然而然產生了興趣,不久手里便多了同款圖書。學生們沾沾自喜,殊不知早已落入了老師的“圈套”。
她在班里推行“閱讀統計表”,每天學生將閱讀的字數上報微信群,閱讀量大、進步大的同學可收獲獎勵,有學生甚至兩個月達到了200萬字的閱讀量。
發起原創詩歌創作
兒童是天然的詩人。詩歌也是訓練孩子語言能力、寫作能力的好途徑,“詩歌換一個字,一個詞,一個開頭或結尾,就能改變全篇”,這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正因如此,吳依薇在學校大力開展詩歌教育。
起初,老師們認為寫詩對小學生來說太難了,但漸漸地,隨著她一次次地動員,學生們聽懂了,能寫了,還寫得不錯?!扒锾齑髽淞飨铝私瘘S的眼淚/它的眼淚落在大地上/像一片金黃的大海/我們走在上面/就像一條條搖晃的小船”,這是三年級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寫出的詩歌,入圍了2015年廣東省小學生詩歌節決賽,而這樣的學生在丹堤實驗學校還有許多。
如果說閱讀是從外界汲取養分,寫作則是將自身積淀訴諸文字。自2014年至今,4年時間里,吳依薇利用空閑時間創作了6部兒童長篇小說,素材大部分來自她再熟悉不過的校園生活??此聘弋a的背后,是自律和高效在支撐,而這同樣是她對學生的要求。
“什么都想嘗試一下”
閱讀、寫作、烹飪,都是她的愛好;運動、畫畫、旅游,她統統感興趣。吳依薇笑言自己的興趣愛好博而不專,好奇心強,什么都想嘗試一下。
身為一名語文老師,她曾向學校申請,爭取到了跨界教科學和美術的機會。她常想辦法把各個學科有機融合。如用一張畫著同心圓的白紙,學生們從學?;ㄆ宰絹砦伵?,大家把各自的蝸牛置于外圈,看哪一只最先爬到圓心——這是她跟孩子們玩的“蝸牛比賽”。這既在捉蝸牛、養蝸牛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們的科學研究精神,又能訓練他們在語文上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那些參賽后被放生的蝸??刹恢?,孩子們滿懷熱情地為它們寫下了“蝸牛歷險記”呢!
秉承“把學生當成健全的人來培養”的理念,吳依薇不僅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科,還提倡跨學科教育,提倡每人都學一門樂器,培養一項體育愛好。
“我長大后要成為吳老師那樣的作家?!睕]有什么比這更能體現她在學生心中的分量。怎樣才算是把一門學科教好了?或許不單是看班上漂亮的成績單,喚醒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喚醒學生積極向上求索的欲望,喚醒學生樹立高尚的人生目標,才是對老師最大的肯定。
校長評語
丹堤實驗學校校長張曉麗:
吳依薇老師是勤奮有想法的老師,她深入了解孩子,是有作家情懷的教育者,也是有教育情懷的作家。她是帶著責任和使命來做教育和創作的,難能可貴的是巧妙地做到了兩者的有機融合。她的好奇心強,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她不僅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知識,也用文學作品引領孩子的精神成長。?。ㄓ浾?吳淼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