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20年7月27日訊(記者 姚卓文)今年年初,深圳市政府繼續以清單的形式,列出一系列民生實事,在這些民生實事中,教育領域位列最前。今年以來,深圳不斷加大基礎教育學位建設,統籌公民辦學位安排,并通過新建、擴建、改建、擴班、擴容等方式,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6萬個以上,全市義務教育學位供需總體平衡。
●今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6萬個以上
目前,我市基礎教育規模超過北京、上海,接近廣州。面對就學壓力逐年增加之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未雨綢繆,不斷加大基礎教育學位建設。根據市政府民生實事和重點工作任務要求,本年度全市將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32所,新增公辦中小學位4.6萬個以上。截至目前,30所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大部分已經進入工程收尾階段,正在穩步推進當中,確保今年9月順利開學。今年全市義務教育學位供需總體平衡,但部分區域學位緊張。
至于市民最為關注的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問題,我市2020年高中招生計劃發布,通過新建高中及原有高中挖潛擴招等方式多措并舉,高中學位大幅增量擴優。全市學校安排高中招生計劃8.5萬人中,普高招生計劃安排5.62萬,較2019年增加6486人,普高錄取率預計可達63%。其中,公辦普高招生計劃增加6047人,僅深圳中學一所學校,其招生計劃就達到2140人,較2019年增加1340人。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表示,通過擴招,大大降低了錄取門檻,讓更多優秀學子能夠有機會來深中讀書,更大程度滿足深圳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這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送給市民的一份大禮。
官方統計顯示,一直以來,深圳學位供給持續攀升:“十三五”期間,全市規劃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185所,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23.8萬個以上,較“十二五”時期建成學位增加50%以上。2019年,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838.53億元,其中基礎教育投入561.65億元,占比為66.98%。去年9月1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到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新改擴建146所公辦學校,增加學位21萬個,公辦學位增幅達25%。2019年末,市政府出臺《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將高中建設納入民生重大工程,強力推進。6年將共計新增公辦普高學位近10萬個,屆時公辦普高錄取率將達56%以上。
●年底實現公辦園在園兒童占比50%
幼兒園學位方面,自2016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深圳適齡兒童入園人數于近年達到高峰,幼兒園學位需求也隨之激增。今年全市報名接受學前教育的兒童約24萬人,較去年增長12.9%。面對幼兒園報名兒童大幅增加,市、區教育局也通過新建、改擴建、擴班挖潛等多種措施,積極解決學前教育學位供需矛盾。今年全市新建幼兒園76所,新增學位2.4萬個。其中,“民轉公”的413所幼兒園在確保與去年相比不減少招生規模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挖潛小班學位9812個。經過各方努力,全市學前教育可提供24.3萬個小班學位,總體能滿足學位需求。
2019年以來,深圳大力發展公辦園,公辦園數量大幅提高,公辦園在園兒童數占比從原有的4%提高到37.9%。近兩年來,我市學前教育公共投入大幅度增長,全市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從2018年年初的20.79億元,增長至2020年年初的72.1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86.28%。今年,我市將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步伐,確保年底實現公辦園在園兒童占比50%。
●高水平大學建設連獲重要突破
今年以來,深圳高等教育好事連連:3月25日,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獲教育部批準設立;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連續上榜國際國內權威的大學排行榜單且綜合排名迅速攀升;作為光明科學城的重點規劃項目之一,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也將于今年投入使用。
深圳搶抓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加快集聚國內外優質資源,通過引進辦學與自辦高校并舉,擴大規模與提升質量并重,高等教育步入快速發展車道,實現彎道超車。全市現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學生11.32萬人,專任教師6999人,專任教師博士學位占66%。目前,已啟動籌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海洋大學、創新創意設計學院、音樂學院、深圳師范大學等新高校。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高等教育,努力構建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撐、智力支持、文化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