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9%,實現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高季度增速。市場預期改善,工業支撐力有所提升;消費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鞏固,一季度對經濟增長貢獻達到77.2%;產業優化升級不斷推進;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34萬人;城鄉居民收入“跑贏”GDP增速。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仍顯疲態,中國經濟發展究竟如何已經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統計顯示,今年1至3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116336.1億元,同比增長18.5%。從目前已公布的27個省份來看,有22個省份的GDP增速高于一季度全國6.9%的水平。在東北三省中,遼寧與黑龍江一季度經濟增速也出現了回暖跡象。這都明確表明,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沒有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交出靚麗答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邁向“雙中高”的必由之路。今年一季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抓住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這一戰術關鍵點持續發力。比如說,去產能方面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培育新動能、做大新亮點,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落實,中國經濟還將延續企穩向好態勢。
“互聯網+”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隨著“互聯網+”行動深入實施,平臺經濟、分享經濟、數字經濟都呈現出爆發性增長。今年一季度,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就高達57.0%,比上年同期提高21.0個百分點。可以說,互聯網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了經濟結構加速轉變,數字經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引擎。
創新創業聚合經濟發展新動力。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關鍵就是要實現發展動力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今年一季度,與“新經濟”密切相關的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其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2.0%,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6個和5.2個百分點。這也已經充分表明,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雙創”的引領下,經濟新動能正在迅速積聚,并日益成為了經濟增長和提質增效的重要力量。
發展的目的,最終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改善民生是開啟社會活力的鑰匙,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民生問題解決好了,無論抓穩定還是抓發展,都將更有力量和后勁。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7%,高于GDP增速0.1個百分點,高于人均GDP增速0.6個百分點左右。這也再次告訴我們,要著眼于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轉型,在發展中不斷增強百姓滿意度和獲得感。
綜合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還將不斷鞏固。當然,當前經濟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還面臨不少挑戰,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南方網秦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