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施工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圖片來源:晶報)
?
深圳新聞網3月28日訊(記者 張玲)工地塵土飛揚不整改的,將被公開通報;連續兩次被通報的,將停工,禁止參與深圳的招投標。3月28日,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委、市水務局聯合召開深圳市大氣環境治理新聞通氣會,通報了全市大氣環境治理情況、揚塵污染防治專項督查情況以及下一階段全市揚塵整治工作計劃和要求,對工地揚塵整改不力的單位將處以上述懲罰措施。
記者從通氣會上了解到,深圳將逐步推進城區物流電動化,在各區核心地區劃定綠色物流區只允許純電動物流車進入;此外,深圳將盡快執行機動車國XI排放標準。
深圳大氣質量下降 119個工地抽查揚塵防治不達標
為持續提升深圳市大氣環境質量,確保實現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018年PM2.5濃度低于26微克/立方米的目標,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從2018年3月起,每月通報全市及各區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及主要工作舉措情況。
截至2018年3月27日,深圳市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34.5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1.2微克/立方米,要完成市委市政府既定的26微克/立方米(同比2017年下降2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標形勢嚴峻。
按照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情況,2018年1-2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2、63和48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區域下降35.1%,長三角區域上升3.3%,珠三角區域上升4.3%。深圳市1-2月PM2.5濃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6%,升幅遠高于珠三角平均水平。
深圳市人居委副主任盧旭陽表示,機動車排放尾氣仍然是深圳大氣污染最大的污染源,約貢獻40%的污染源。其次,工地揚塵污染的貢獻也有10%。
盧旭陽分析說,今年深圳大氣質量下降的原因,除氣象條件不利、區域傳輸影響外,主要是本地污染排放居高不下。2018年1至2月,深圳市電力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增加。與此同時,工程項目大量開工,揚塵排放明顯增加。
今年1-2月深圳市PM10濃度上升14%,升幅位于全省第2,而PM10濃度主要受揚塵污染影響較大,工地揚塵已成為制約深圳市大氣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據統計,目前全市在建工地超過2500個,其中規模以上揚塵工地1028個;受揚塵嚴重污染的道路超過100公里;工地裸露土地約18平方公里。
今年年初,全市各部門成立十個督查組,抽查了215個工地,有119個工地的揚塵防治措施達不到規范要求。其中,福田區10個、羅湖區4個、南山區10個、寶安區28個、龍崗區16個、龍華區26個、坪山區6個、光明新區13個、大鵬新區6個。
具體到揚塵嚴重的工地,有寶安大空港新城片區的深圳機場擴建工程、國際會展中心以及配套設施的工程,大鵬新區壩光片區在建工程。
深圳市人居委副主任盧旭陽接受記者采訪
?
工地揚塵兩次被通報將責令停工 責任單位禁止參與招投標
深圳市住建局質安處處長鄭曉生在通氣會上公布了一系列處罰措施:工地未落實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被公開通報的,除按法律法規進行行政處罰外,一律責令整改,對責任單位一律予以黃色警示,記錄不良信用信息;連續兩次被通報的,一律責令停工,對責任單位一律予以紅色警示,禁止參與招投標。
通氣會上,深圳各區的PM2.5排名也予以公布:PM2.5濃度較低的有大鵬新區、鹽田區和福田區,PM2.5濃度較高的有龍華區、光明新區和寶安區。與上年同期相比,除光明新區、坪山區和大鵬新區持平外,其他各區PM2.5平均濃度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升幅較大的有寶安區(20.0%)、福田區(15.2%)和龍華區(13.3%)。中西部區域PM2.5濃度明顯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區域,也是大氣環境質量提升空間較大的區域。
為確保全市揚塵污染整治取得突破性成果,由市人居環境委、住建局、交通運輸委、水務局成立的十個督查組,將每月對全市十個區在建工地進行大督查,每月評選督查十佳工地和十差工地,并在公眾媒體上進行公開。鄭曉生介紹說,從3月實施方案發布以來,當前巡查組抽查工地第一輪的結果已經在報紙上予以公布,第二輪的督查于近期展開,結果及相應的處罰措施也會向社會公布。市民可隨手拍下揚塵工地,通過“12369”舉報熱線或微信平臺進行舉報。
記者從深圳市人居委了解到,深圳正在建立全市工地揚塵管理信息化平臺,對每一個工地安裝TSP揚塵監控儀器和視頻監控設備,發現工地揚塵超標的,及時調用視頻查看并組織相關的執法人員到現場處理。
在深圳,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工地?鄭曉生告訴記者,工地施工圍擋及外架必須100%全封閉、出入口及車行道實現100%硬底化、出入口100%安裝沖洗設施、易起塵作業面100%濕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塵物料100%覆蓋、出入口100%安裝TSP在線監測設備。
深圳市住建局質安處處長鄭曉生接受記者采訪
深圳對施工工地要求有圍擋、出入口硬底化、安裝沖洗設施等
?
“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報市政府審議 推進城區物流電動化和國XI排放標準
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018年PM2.5濃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的目標,確定了城區物流電動化、柴油車改造、機動車綜合提標、非道路移動機械提標、工業源排放提標、綠色港航、綠色施工、綠色生活、不利天氣應對等2018年實施的十大工程。深圳市人居委編制形成了《2018年“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責任手冊》,擬于近期提請市政府審議。
據盧旭陽介紹說,“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責任手冊中,將針對機動車開展城區物流電動化,主要是將來城區物流將逐步推進電動化。今年核心的目標是有一批新的小型的電動物流車在深圳落地,人居委也將在深圳十個區的核心地區劃定一定范圍綠色物流區,只允許純電動的物流車進入,這在全國也是首創。
行動計劃也將對機動車提標改造。通過政府補貼、通過部分重點路段的限行淘汰一部分老舊車輛,對新的車執行更嚴格的標準,將盡快執行國XI標準。
對重型車輛,包括渣土運輸車、集裝箱卡車等,也會加快更新的速度。其中渣土運輸車年內要完成50%以上的更新,集裝箱卡車會淘汰6000輛以上,將之更換成排放標準更高的新型車輛。
【小知識】
PM2.5
2013年2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將PM2.5的中文名稱命名為細顆粒物。細顆粒物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有機碳(OC)、元素碳(EC)、硝酸鹽、硫酸鹽、銨鹽、鈉鹽(Na?)等。
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PM10
可吸入顆粒物,通常是指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又稱PM10。可吸入顆粒物在環境空氣中持續的時間很長,對人體健康和大氣能見度的影響都很大。通常來自在未鋪的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駛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以及被風揚起的塵土。可吸入顆粒物被人吸入后,會積累在呼吸系統中,引發許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