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邵俊杰報道 改革開放40年來,衡陽對外貿易先后經歷了打基礎、立框架,新世紀加入“WTO”后的快速發展和金融危機后的穩定增長三個階段。特別是“十三五”以來,衡陽市正確認識和把握外貿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知難而上,順勢而為,積極探尋新常態下外貿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和突破的重點,以改革紅利、重大區域戰略的紅利、開放紅利,推動外貿工作實現新跨越。
加工貿易嶄露頭角,衡陽綜保區三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我們的二期6條生產線將于下周投產,并準備新加2條生產線,今年我們的進出口額保底達到8億美金,力爭超10億美金!”日前,記者走進位于衡陽綜保區內的湖南新融創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廠房里看到,各個工作人員正專心致志在忙碌著SMT貼片生產項目。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湖南新融創實業有限公司是從2017年5月落地到衡陽綜保區,是衡陽首家引進的供應鏈企業,半年時間不到便完成一期8條SMT生產線布置,投產后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超2億美金。公司主要專注于電子、數碼、塑膠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遠銷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目前,該公司生產研發的手機主板每天的產量達到6萬塊,2018年以來,已完成進出口額6億元,力爭今年完成10億元的進出口額。
“今年我們的進出口額保底達到8億美金,力爭超10億美金!”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對今年的發展信心滿滿。新融創的發展底氣源于“保稅”帶給外向型發展企業的便宜,他告訴記者,入駐綜保區不僅廠房前幾年免租、進出口流程手續簡化,且享受多項稅收優惠政策,企業購置生產所需的機器設備及其維修用的零配件均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相比在深圳,衡陽不僅擁有同等優惠的進出口政策,園區提供的各項貼心服務更是讓我們堅定了扎根衡陽的決心?!痹撓嚓P負責人說到。
據了解,衡陽綜合保稅區于2014年9月封關運行,當年完成進出口額6.3億美元,2015年完成進出口額8.83億美元,自封關運行至今年2月以來,已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19.36億美元。園區現有注冊企業23家,成為衡陽外向型經濟新高地、“衡陽渠道”新窗口。2017年,衡陽綜保區全年完成進出口額3.2億美元,較2016年同比新增進出口額2.93億元美元,同比增長1248.5%,在全省6個特殊監管區域中排名第四。整個新融創項目9至12月份完成進出口額2.86億美元,占綜保區全年進出口額89.4%,上繳關稅、增值稅3.1億元,綜保區進出口貿易增速、一般貿易總值、征繳稅款三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衡陽綜保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劉璋告訴記者,衡陽綜保區是衡陽作為湘南第一大城市深度融入國家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平臺。衡陽綜保區是我國除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外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為優惠、功能最為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40年改革開放,衡陽對外貿易經歷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不斷發展。外貿規模日益擴大,從1989年衡陽市開始有自營進出口,當年實現進出口額達188.52萬美元,到2017年衡陽實現進出口額為44.88億美元,總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66.9%位居全省第一,加工貿易總量全省第一。
據悉,衡陽利用外資始于1984年,衡陽先后與港商、外商直接簽訂引進技術設備及利用外資項目合同分別為29個和3個。自1991年后,利用外資呈現迅猛增長態勢,1992年引進外資3500萬美元,為全省地、州、市之最;截止2017年底,衡陽市審批外資項目159個,合同利用外資14.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83億美元,同比增長12%,比2000年增長9.0倍。目前,全市共有106家外資企業,涉及投資總額11.89億美元,注冊資本6.47億美元,營業收入103.63億元,納稅總額7.13億元,從業人數2.15萬人。
海關服務不斷優化 助推衡陽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以來,衡陽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全市進出口總額高達302億元,位居全省第二,成為全國外貿百強市。海關作為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其服務的品質不斷優化,在提效降費工作、優化通關流程和作業方式等方面不斷加大推動力度,為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
衡陽海關副關長張振告訴記者,為加快推進提效降費,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衡陽海關今年將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出口監管證件再壓減三分之一并降低通關費用,降低出口查驗率,促進通關便利化。今年11月1日前,將進出口環節需驗核的監管證件從86種減至48種,并降低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將我國關稅總水平將由上年的9.8%將至7.5%。另外,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清理費用,清理不合規收費并切實降低合規費用。今年10月底前由各地向社會公布當地口岸收費目錄清單,清單之外不得收費。除此之外,年內集裝箱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比去年降低100美元以上,沿海大港降幅更甚,切實為進出口企業減負。
從海關角度來看,監管的進出口報關單數量由建關初期的一年20份增長到2017年報關單數量1.3萬份;進出口企業由不到10家增長到596家,在此期間,世界五百強企業不斷入駐衡陽,特別是衡陽富士康入駐后,不斷加速發展,現已躍升為湖南省最大進出口企業;產品也實現由單一的農副產品、初級化工品出口向農副產品、鋼材、礦產品、服裝、電子產品等多行業大進大出的結構性轉變。
據介紹,自建關以來,衡陽海關積極發揮海關職能優勢,不斷優化海關服務,助推全市開放型經濟快速發展。一方面通過推進口岸提效降費工作和通關一體化、無紙化等業務改革,大力壓縮通關時間,不斷降低企業進出口成本,增強綜合競爭力;通過指導企業用好用活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各醫院、高校、大型企業引進先進設備,自建關以來減免海關關稅、增值稅等達22億元。
改革開放40年來,衡陽把握歷史機遇,開拓進取,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對外經貿各領域取得顯著成效,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為衡陽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