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發布重大文體設施建設規劃,深圳歌劇院、深圳音樂學院等一批文化設施的規劃正式披露,大鵬所城、南頭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改造。深圳將以文化的名義,為人們提供更有品位的城市想像空間。
深圳曾經有過兩次文體設施建設高潮。上世紀80年代末,被譽為“金色精靈”的深圳大劇院、見證深圳隊勇奪中超元年冠軍的深圳體育館以及圖書館、博物館等八大文體設施先后建成,構成了深圳經濟特區最早的文化群落骨架。2000年以后,深圳再一次發力,一口氣建成了深圳音樂廳、深圳圖書館新館、大運體育中心、深圳灣“春繭”等一批新的文化地標。
但是,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相比,與深圳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相比,深圳在重大文體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短板。比如,規模總量小,缺少標志性文體設施;門類不齊全,專業化水平不高。而放眼全球,經濟發達的國際化大城市,無一不是頂級文化設施的聚集之地。
比如,紐約的文化中心區“林肯中心”集中建設了3個世界頂級大劇院、多個獨立的世界級音樂廳、70多個博物館等,融眾多的文化、藝術設施于一體,每年能吸引世界各地超過500萬的觀眾,創造可觀的旅游收入。倫敦泰晤士河畔,則是著名的大型戶外文化活動密集發散地。
深圳新一輪文體設施建設,是深圳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的一種努力。“新十大文化設施”中,深圳歌劇院將成為代表城市文化發展水平的最高藝術殿堂;深圳音樂學院致力于成為國內外知名、與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創新型國際化音樂藝術高等院校;深圳創意設計館,將展示和收藏國際前沿高端設計、歷屆中國設計大展的優秀作品,成為創意之都的又一個鮮明標記……對標國際一流,深圳的文體設施將呈現更多的國際范兒。
另一方面,在文化眼光向“外”、向“上”的同時,深圳也強調向“內”、向“下”。也就是說,挖掘、融合深圳的本土文化資源,打造更接地氣、更有深圳韻味的文體設施。比如,擬升級改造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中,既有大鵬所城、南頭古城、大萬世居、甘坑客家小鎮這樣的歷史街區,也有大芬油畫村、觀瀾版畫基地這樣的藝術街區,還有大浪時尚創意小鎮、蛇口海上世界、華僑城創意文化街區這樣的時尚街區,將讓人看到一個既有歷史縱深感,又充滿時尚活力的更加立體、更加豐富的深圳。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新十大文化設施”指向了城市文化的高度,“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則指向了城市文化的厚度與寬度。這樣的高度、厚度與寬度相互呼應、彼此加持,將使城市的整體文化形態呈現出一種嶄新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