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大望村道路反復開挖影響居民出行》的連續追蹤報道引發讀者強烈反響。12月13日上午,羅湖區委書記賀海濤率隊調研,對羅湖區主管部門提出嚴厲批評,要求立即整改。羅湖區由此成立了大望梧桐片區綜合整治工程督導協調組,召集所有施工單位倒排工期,采取多種措施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在春節前所有項目將完工。
在媒體曝光問題后,羅湖區有關方面及時回應,迅速成立專門的督導協調組及時整改,積極采取措施減少施工影響……相關部門從善如流,重視輿論監督的態度,以及針對問題立行立改的執行力,無疑值得贊賞。
根據相關部門的回應,道路反復開挖確屬事出有因:一方面供水、供電、燃氣的管道和雨污分流等不同工程的施工位置和難度都不一樣,不能同時施工,必須有先有后,一個工程完工后若不盡快回填,又容易產生安全隱患。而開挖共同溝鋪設管廊也受到了現場地理條件所限。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工程完工后,大望梧桐片區居民將迎來諸多利好,片區水價將下降一半,燃氣管道也將直通各城中村樓宇,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民生福利。
不可否認,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市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日益增多的建設與改造工程,對日常生活出行造成的干擾不可避免。但要說頻繁反復的施工絕對無法避免,顯然也說不過去。說白了,事情是人做的,辦法是人想的,只要功夫下到位,相信可以將施工帶來的影響進一步降低。
應當意識到,反復開挖,反復施工,不僅令市民不勝其煩,也給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帶來更多負擔。精準化、精細化管理依舊任重道遠,管理協調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施工許可管理規定》,以及各區出臺的具體細則,都開始對市政工程的審批、規劃與建設提出了具體規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反復施工的惱人現象,在將來會受到有效的遏制。避免施工擾民,本身也是一種民生工程。在城市更新建設中如何減少施工帶來的影響,是一門城市管理的學問,需要政府更加有力地加強統一管理,科學謀劃,建章立制,并加強法規的落實和針對違規的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