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深圳市中小學校規劃設計建設質量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對新改擴建學校的校園風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地下停車設施配置、學生活動空間、教育教學功能場所、學校周邊配套建設等十二項基本要素提出設計建設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為利于引進高素質教師人才,該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學校,可配建教職工宿舍,并將相關項目納入全市住房保障規劃與安居工程實施計劃。
改革開放4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深圳教育實現了由農村教育向現代化城市教育的迅速跨越,為深圳城市高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目前,深圳的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已達到138萬,小學生規模已超百萬人。這種局面既體現了深圳教育發展的巨大成就,也是對深圳教育發展的一項挑戰。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也將對深圳的教育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基礎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良好的基礎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將成為未來深圳智力來源的重要保障。在大力發展基礎教育方面,深圳要建設更多的中小學校,必然要引入和培養更多的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加大在崗在職教師隊伍的進修培訓,為社會提供更多優質中小學位,讓更多的青少年有更多的機會受到更好的教育。
在教育人才引進方面,過去一段時間里深圳可以說成績蜚然。目前深圳高中學校教師碩士研究生比例為26.07%;小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為78.61%,正高級教師和特級教師數量居全省第一。深圳創新師資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出臺、落地校長職級制改革,成為深圳提升教師隊伍核心競爭力的標志性事件。但與此同時,教育人才需求也在快速增長。2018年全市新增公辦中小學位6.29萬個,新增學位數量再創歷史新高,教育人才引進需求仍舊迫切。
人才引進,往往涉及工資待遇、住房安排、配偶工作、未成年子女就讀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住房問題無疑是重中之重。國內不少一流的高校或中小學校,都有針對教職人才的經濟適用房或者優惠購房的政策。對于深圳而言,除了當前正在實行的住房補貼政策外,直接的住房供應也應納入考慮范圍,從而使教育人才引進更具吸引力。
教育越來越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營商環境的關鍵指標,越來越成為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優質學位的供給,目前還難以滿足市民的期望。引進教育人才,更要抓住關鍵矛盾,針對實際需求對癥下藥,從而解決現實需求,并為未來做好智力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