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曾連續報道多起道路反復開挖事件,引起強烈反響。1月16日開幕的深圳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中,道路反復開挖問題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2018年12月,深圳晚報連續兩天追蹤報道“大望村道路反復開挖影響居民出行”一事。報道引起全社會以及羅湖區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隨后羅湖區主要領導抵達施工現場調研督辦,對相關部門提出嚴厲批評,要求立即整改。并成立了大望梧桐片區綜合整治工程督導協調組,召集所有施工單位倒排工期,采取多種措施確保春節前所有項目完工。
但類似情況在全市范圍內均不同程度存在。近日,深圳晚報記者接到市民報料,稱其所在的光明區將石路近幾個月來被反復開挖,附近居民煩不勝煩。1月14日,深圳晚報刊發題為《光明區將石路被反復“開膛破肚”》的報道,再次聚焦市民關注的道路反復開挖問題。
道路反復開挖已是不少城市的頑疾,每次無序施工都是對市民正常生活的挑戰,也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打擊。但究其根本原因,實則牽連甚廣,既存在當前的政府相關部門管理問題,也與歷史上我國城鎮規劃方面的缺失有關。城市地下管線建設先后不一,與道路建設難以同步;城市地下管線建設尚未形成科學有序的共管機制,城市地下管線管理缺乏專門統一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各方面行為等。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
目前看來,確有必要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過程中的統一計劃部署,形成相對完善的市政工程管線規劃控制體系。首先做好當前地下管線普查工作,根據現狀情況結合規劃需求確定是否保留或更新管線,進而作出考慮長遠、省錢又解決問題的安排;其次根據施工點具體情況對各類管線的建設進行時間排序,最大程度降低對城市生活的干擾;最后實現施工相關信息的實時管理和監督,以便及時解決噪聲擋路等狀況。除此之外,在未來新區的建設當中,對地下管線的規劃設計應適當體現超前性,避免道路反復開挖問題重演。
出于城市更新、設備檢修等需求,道路施工開挖,不可完全避免,但應盡量避免反復開挖,這就需要建設、管理、執法等環節協同推進,需要涉及的各部門共同參與,需要各管線權屬單位共同配合、協同推進。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盡量便民、惠民而不擾民,應成為當前條件下相關職能部門發力的重點。去年8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施工許可管理規定》,以及各區出臺的具體細則,都開始對市政工程的審批、規劃與建設提出了具體規范。市交通運輸委也在不久前發布《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占用挖掘道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一系列規章制度的落地,都在不斷促進市政工程的規范化。相信在不久之后,道路反復施工的惱人現象,將受到有效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