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根本目的是“放水養魚”,給企業減負,為市場加油。減稅降費短期看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增強抗風險能力,穩定市場預期;長遠看則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賦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4月1日,深圳新一輪大規模減稅降費落地實施。深圳市稅務局舉辦主題為“落實減稅降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28個稅收宣傳月啟動儀式暨落實減稅降費及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措施發布會,發布“減稅降費措施10條”,上線“微稅務”,精準落地國家減稅降費“大禮包”,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減稅降費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政策。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力度空前,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減稅降費”。
減稅降費加力,群眾和企業才會更有感。當然,此處有一個隱性前提,即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避免政策“打白條”,做到應減盡減、應降盡降,讓政策“大禮包”真正落到群眾和企業手里。
近年來,深圳在減稅降費上不遺余力。2018年,深圳累計減免各項稅收2411.4億元,增長12.3%;落實新出臺增值稅、個稅等減稅降負政策累計減負近200億元;在外貿形勢嚴峻、出口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辦理退稅1083.6億元,同比增長12%,約占全國退稅總額的十分之一……力度之大,可見一斑。同時,深圳稅務部門已將“減稅降費”列為2019年“一號工程”,為確保規模更大、力度更強、覆蓋面更廣的減稅降費政策順利落地實施,讓廣大納稅人及時享受到普惠紅利,充分發揮深圳特有的科技、人才優勢,上線“微稅務”移動服務平臺,精準推送減稅降費政策;針對增值稅改革所涉及多繳稅款退稅問題,實行“合規便利、一鍵退稅”;建立稅務機關與社會組織溝通協調機制,為企業開展政策輔導培訓服務……一連串硬招實招,有利于政策傳導,讓政策紅利不折不扣送到群眾和企業手中。
減稅降費,根本目的是“放水養魚”,給企業減負,為市場加油。減稅降費短期看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增強抗風險能力,穩定市場預期;長遠看則可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賦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通過減稅降費省下來的資金,可以繼續投入到技術研發創新當中,更好推動轉型升級,贏得更大發展空間。深圳大力推動減稅降費,增強企業獲得感與競爭力,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巨大的活力和動力。
讓企業更有感,營商環境改革是一個更大的著力點。減稅降費,本身也是良好營商環境的一部分。對照世界銀行指標評價體系,出臺“營商環境改革20條”,推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四個千億”計劃;優化政務服務,率先推出40余項“秒批”、300項“不見面審批”、建設投資項目審批“深圳90”……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才有今日深圳企業發展“如魚得水”。減稅降費落到實處不容易,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有難度,但困難再多也要堅持辦成辦好。唯此,群眾才能得實惠,企業才能發展好,市場才更有活力,深圳才有更好的未來。(深圳特區報首席評論員姚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