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廣電第一現場2019年5月14日訊 現在很多事都可以在網上解決,甚至看病問診都可以在網上進行了。但是看病講究的“望聞問切”網絡問診都不具備,也容易出問題~
前段時間陳女士通過朋友的介紹在網上認識了一位醫生,通過網絡看診她不但沒治好反而讓病情加重了。
交88元“掛號費”醫生微信診療
陳女士說,她在醫院被查出尿路感染,并伴有尿頻尿急的癥狀。今年3月份,經同事介紹,陳女士進了一個微信群,并加了一位“明醫生”為好友。在交了88元的“掛號費”之后,這位明醫生就開始通過微信給陳女士看病。
患者:吃第一劑藥
覺得不對勁
陳女士說,掛號費加上買藥的錢,她一共花了600多元。剛吃完第一劑藥,陳女士就覺得不太對勁。
患者:醫生調整藥方
病情越來越重
根據陳女士描述的癥狀,這位明醫生又為陳女士調整了藥方。在吃到第九劑藥時,病情癥狀就更加嚴重了。
醫生資質
提出質疑
陳女士說,她停止服用明醫生開的藥之后,又去到深圳一家正規醫院去看病,吃了幾天藥,病情就已經有明顯的好轉。而對于明醫生的資質問題,陳女士也提出了質疑。
涉事醫生回應:有行醫資質
對于陳女士的質疑,這位明醫生則回應,他畢業于江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并且取得了相應的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書。之所以建微信群,一開始是方便給親朋好友提供咨詢。
醫生:藥沒控制病情
對于陳女士所說,“病沒治好反而加重”的說法,明醫生是這樣說的。
在采訪中這位明醫生跟記者強調,雖然他沒有見過患者的面,但他已經認真了解了患者的病情,也觀察了患者舌頭的圖片,他認為這些信息已經足夠了,才提出了診療方案。明醫生認為,這種微信上的網絡診療行為,并沒有什么問題。那么,醫生個人開展網絡診療,又是否合法合規呢?
中醫館:核實過醫生資質
無不良記錄
據了解,明醫生是一位多點執業的醫生。眼前這家中醫館,就是他登記的第一執業點。中醫館運營負責人向記者提供了,明醫生相關的醫師資質證明。記者也通過醫師執業管理系統,查到了明醫生的資料,顯示以往并無不良記錄。
中醫館:合作醫生個人行為
與中醫館沒有關系
這位負責人介紹,明醫生一周有兩天半的時間,會在中醫館出診。明醫生與中醫館之間,是合作的關系。對于醫生在非出診時間,建立微信群,給患者提供網絡診療的行為,中醫館之前并不知情。中醫館負責人強調,這只是醫生個人的行為,和中醫館沒有關系。
律師:個人私下網絡診療
涉嫌違法違規
而根據《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由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提供,并且要向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交申請。有律師表示,對于涉事醫生沒有通過醫療機構的正規渠道,而是個人私下開展網絡診療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違規。
律師:網絡診療
不同于醫療咨詢
律師表示,很多醫生在互聯網上,會給患者提供咨詢,有收費也有免費的,而這種網絡醫療咨詢,和網絡診療,事實上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中醫館:如涉違法違規
將進一步處理
負責人表示,如今中醫館已經暫停了明醫生的出診安排。如果查實明醫生確實存在違法違規的行為,將會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醫生:對處方有信心
建議走法律途徑
據了解,中醫館也組織了明醫生和陳女士雙方進行協商調解。而對于處方的問題,醫生則建議患者走法律途徑。
第一現場、壹深圳客戶端記者:方應彬、陳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