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q9kvj"></sup>

    • 當前位置:深圳新聞網首頁 > 深圳新聞 > 圖片深圳 > 

      “踐行四力”|助力城市發展 深圳高等教育的“人才定制”之路

      2019-08-02 10:39來源:深圳新聞網

      編者按:采寫“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是新時代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課題,也是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徹底改變作風文風的時代標志。深圳新聞網提倡“短實新”,反對“假長空”,在實踐中提升編輯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我們的編輯記者將不斷深入基層、深入實踐,腳踏實地采寫制作一批“沾露水、冒熱氣”新聞報道。

      深圳大學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8月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輝 余俐潔 陳彬 曹園芳 常軍平 實習生 肖煌)“決定一座城市高度的,不是摩天大樓,而是大學。”上個世紀80年代,為了解決城市飛速發展與人才支撐乏力的矛盾,深圳在建市的第三年,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梁湘決定投入當時深圳近半的財政收入,籌辦一所這個城市自己的大學——深圳大學。

      至此,深圳開啟了為城市發展“定制”人才之路,各類人才應運而生,助力著城市的發展。

      深大校友熊芳至

      歸國人才助力新型產業發展

      “深圳大學給了我影響一生的可貴品質。”中國杯帆船賽組委會秘書處主任、深圳市縱橫四海航海俱樂部(以下簡稱“俱樂部”)副理事長熊芳至如是說。1991年9月,熊芳至第一次踏入深圳大學(以下簡稱“深大”)的校園,嶄新的設備、全新的制度,至今都讓她印象深刻。“深大’自立、自律、自強’的校訓對我影響很深,我想我身上’踏實、靠譜’的品質是深大鐫刻在我骨子里的精神。”

      深大不僅開創了多項中國高教改革之先河,成就現代高教制度,更是從改革開放之初一路伴隨著深圳的發展。帶著“三自”精神從深大校門出來,自信的“深大人”更多選擇留在深圳,與這座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共同探索、拼搏、創新。

      2004年,畢業留深工作的熊芳至追隨內心的聲音,選擇到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繼續深造工商管理。2007年,學成歸國后的熊芳至回到了深圳。彼時,第一屆“中國杯”帆船賽剛落下帷幕,但國內帆船游艇的培訓體系標準等并不完善。熊芳至毅然決定投身到這個新興行業中:“作為一個海濱城市,深圳應該有屬于自己的帆船隊。帆船游艇運動能拉動船艇銷售代理、碼頭建設等產業鏈條的發展,豐富深圳海洋經濟的發展。我想把自己所學貢獻給深圳,助力深圳產業發展。”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中國杯”每年吸引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的船隊到深圳參賽航海比賽。同時,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和交通部海事局的指導下,俱樂部也發布了適合中國人的帆船游艇培訓體系,該體系目前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熊芳至動情地說:“今年,我們組建了深圳大學校友帆船隊,并以此推動深大乃至深圳海洋文化的發展。我們也走出去,到許多國家地區推介深圳這個濱海城市,讓深圳擁有另一張屬于海洋的靚麗名片。”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創業之花在大學土壤中盛開

      2018年5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了“紀念長椅命名儀式”,其中一張椅子很特別,它來自3個年輕人——該校2016級金融碩士生王鑫、2014級本科生李芷璇和嚴丹陽。他們以個人名義,分5年向母校共捐贈100萬元,用于校園建設和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這是大學所接收的第一筆來自校友及畢業生的捐贈,必將載入校史,母校為你們感到自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這樣評價。

      在大二就踏上了創業之路,李芷璇用“非計劃之內的成果”來形容——由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位置偏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正是看準了校內學生的需求和大眾創業帶來的機遇,李芷璇與舍友嚴丹陽創建了Leadygo——一個專門為學生提供生活、學習各方面服務的剛需型校園服務平臺。“在創業中,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有時候遇到問題,我們都會請教他們。”就讀經管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李芷璇說。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友李芷璇

      在校創業一方面能得到老師指導,但另一方面,對于還在讀書的大學生來說,創業更是一場從經驗到精力多方面的考驗。“恨不得每天有48個小時。”回顧創業之初,李芷璇笑著說,作為學校的第一屆本科生,她不僅和學校一同成長,更深深地被深圳影響著——速度和創勁。“創新創業是存在在深圳城市血液里,它需要勇氣,也需要毅力。新生事物開始注定是困難的,但所有的困難最終都會被克服。作為學校第一期的’黃埔生’,我希望做為學弟學妹作表率,讓他們能去追求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

      2016年11月,李芷璇和嚴丹陽正式成立了天樂文化傳播公司,面向校外個體工商戶和小型公司提供策劃營銷方案的定制服務,發展到今天估值已經達到4000萬元。雖然創業占去了不少時間,但李芷璇和嚴丹陽順利完成學業,目前嚴丹陽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李芷璇也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讀研。

      “深圳包容、開放,深圳發展是由無數的’小人物’堆積而成。”李芷璇透露,未來將會在金融行業沉積一段時間,為以后從事公益事業而做準備。她說:“我會扎根在深圳,在這里書寫屬于自己的歷史和未來。”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制定職業人才培養新標準

      深圳職業教育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從貼合產業發展實際到校企結合,深圳職業教育一直不斷探索,為深圳發展“定制化”培養不同類型的技能人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深職院”)就是其中一員。

      從2008年起,深職院就與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合作,在學校建成全國高校首家華為合作授權培訓中心,到2011年學校建成全國高職院校首個華為網絡技術學院,學院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華為的培訓認證體系,通過真實實訓環境訓練,開啟校企共建教學的全新模式。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校友徐劍波

      現任職智匯融云信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網絡中心主任徐劍波就是在“課證共生共長”模式培養出來的一員。高考成績到達二本線的徐劍波在深思熟慮后,選擇了到深職院就讀,“開放、包容是深職院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很多行業的新思維、新技術,學校都是第一時間引入,讓我們的思想和眼界一直保持業內領先。”在他看來,深職院文化、素養、思政等方面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笑著說:“非常慶幸當初自己的選擇。”

      作為行業的高級講師,徐劍波能很好地將學校與行業需求相結合,回歸到深職院為師弟師妹講課,反哺學校課程的實際訓練環節,較大程度上緩解產業工程師缺口,促進深圳ICT產業的技術發展與繁榮。徐劍波認為學校的課程是一扇通往行業的“敲門磚”,要繼續前行還需要對行業有熱愛:“ICT行業的發展非常速度,要緊隨行業前沿,就需要自己不斷的提升。”

      2018年12月21日,由深職院馬曉明等教授申報的《深職院——華為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才“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研制與實踐》,獲得《教育部關于批準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鳳出鵬城,俊采星馳。正如深圳的經濟蓬勃發展,深圳的高等教育也“百花齊放”,培養出無數腳踏實地、奮發有為、默默耕耘的勞動者,他們遍布深圳的每一個角落,奉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

      截至目前,深圳已有高校13所,從綜合性大學、中外合辦大學至職業高校一應俱全。城市為大學提供財政支持、公共服務、環境氛圍、外部動力,大學為城市輸送高端人才、創新成果、文化積淀、精神力量,城市孕育大學,大學反哺城市,城市與大學共生共榮。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施冰冰]

      新聞評論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免费_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_久久在中文字幕专区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ⅴ区
      <sup id="q9kvj"></sup>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95 | 亚洲欧美综合专区精品 |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14 | 亚洲顶级片在线免费播放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日本三级2020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