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鄭創彬)遠離城市的繁華、舒適的家庭,沉下心來甘當一名“村中人”,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扎根在貧困村,埋頭做好對口幫扶工作。三年來,他參與推動投入河源市東源縣蒲田村扶貧資金約603.4萬元,開展了34個扶貧項目,村黨群服務中心、老人活動中心、文化廣場、自來水、路燈、公廁等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村里20戶貧困戶、80名貧困人員順利脫貧。
他是剛剛獲評第五屆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戴浩洋。自2003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來,他一直在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辦事處工作。2016年,戴浩洋開始擔任鹽田街道辦事處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并主動申請赴河源市東源縣曾田鎮蒲田村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在扶貧一線,戴浩洋安安分分做新來的“村中人”,急一切村中所急之事——聽取村委會干部情況介紹,查閱大量資料,走村入戶與貧困戶交流,了解當地的生活習俗和村民經濟來源,認真傾聽貧困戶心中的困擾和期許,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放棄舒適環境,主動請纓助脫貧
蒲田村位于河源市東源縣缺牙山的半山腰,是深圳市鹽田區的對口幫扶村。蒲田村地處偏僻,距鎮中心需一個小時車程;交通基礎設施差,外聯道路為環山村道,路面崎嶇不平,村內集中居住點未實現互通道路硬底化;村內公共服務基礎薄弱,無村委會服務場所、學校和衛生站;村民外流情況比較嚴重,1400多名戶籍村民只有不足200人在村內居住,人員結構呈現出“老人多,病人多,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失衡狀態;土地撂荒現象比較嚴重,沒有企業和規模性農業項目,缺乏穩定就業崗位;貧困戶對未來發展方向覺得迷茫,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
“一開始申請扶貧就是想要響應黨的號召。來了之后才發現,扶貧工作遠沒有當初想象的那么簡單。”2016年初到蒲田村,戴浩洋看到的現實遠超自己的預想。作為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面對這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的貧困村,他沒有畏懼困難,始終堅守在扶貧一線,以貧困村為家,與貧困戶為友,奔忙在村里的各個角落,聽村委會干部介紹情況,與貧困戶交流,了解當地的生活習俗和村民經濟來源,認真傾聽貧困戶心中的困擾和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