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辦法》
(以下簡稱《辦法》)
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了解,《辦法》實施有效期3年,
第一個評選周期為
今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
往后以此類推。
凡是在一個評選周期內符合相關條件的單位、
住宅區、家庭和個人均可自愿提出申請。
此外,《辦法》規定,
被認定為“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的,
可獲得通報表揚并補助資金1000元;
此外,
被認定為“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的家庭,
可獲得通報表揚并補助資金2000元。
《辦法》明確規定,各區財政每年按以下額度安排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
福田區1152.5 萬元、羅湖區806 萬元、南山區940.5 萬元、鹽田區286 萬元、寶安區1393 萬元、龍崗區816.5 萬元、龍華區557 萬元、坪山區102.5 萬元、光明區118 萬元、大鵬新區78 萬元,共6250萬元。
各區財政每年補助資金6250萬元
《辦法》明確規定,各區財政每年安排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共6250萬元。市財政每年安排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最高限額3125萬元,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按照各區每年實際撥付的生活垃圾分類激勵補助資金的50%,對各區予以經費補貼。
記者了解到,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名額為家庭5000個、個人1000個、住宅區500個,單位不限定名額。各區還可以根據年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和實際情況, 適當擴大激勵補助范圍。
◆“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資金補助為2000元;
◆“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資金補助為1000元;
◆“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小區”資金補助為10萬元/1000戶,每個小區最高補助不超過30萬元;
◆“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單位”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或主管部門領導、經辦人認定為“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給予補助資金1000元/人。
此外,《辦法》激勵對象既涵蓋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農貿(批發)市場和超市、社會組織等單位,也包含垃圾分類督導員、志愿者、教師和從事垃圾分類工作的其他人員等個人,以及住宅區和家庭住戶。并根據激勵對象不同,分別認定為“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單位”、“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小區”和“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
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輔相成
“激勵方式以通報表揚和資金補助相結合?!笔猩罾诸惞芾硎聞罩行母敝魅蝿⒃矠橛浾呓榻B,通報表揚的同時,給予資金補助?!掇k法》還提出間接激勵措施。如“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可優先推薦申報參評“深圳市文明家庭”和“深圳市最美家庭”;“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可優先申報深圳市級綠色物業管理評價標識;認定為“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單位”的學??蓛炏韧扑]申報參評“綠色學?!钡?。
針對單位激勵對象不同,《辦法》還詳細制定了《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單位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學校標準》《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小區標準》等要求;針對個人激勵對象,也明確提出了垃圾分類督導員、志愿者、教師和其他從業人員等不同要求。
激勵申報流程規范化
具體激勵申報流程應如何操作?據了解,具備條件的單位、住宅區、家庭和個人可主動向轄區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佐證材料;由街道辦事處負責對申報對象進行初審,并將初審合格對象推薦上報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街道辦事處推薦對象進行審核,根據轄區名額擇優確定候選激勵對象;候選激勵對象名單在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官方網站公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經公示的激勵對象如無異議由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公布并實施激勵。
“希望以通過這種‘改良為主,經費獎勵為輔’的方式,在社會上營造‘垃圾分類光榮’的社會氛圍,讓所得的榮譽推動更多的家庭、個人來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大潮中?!笔谐枪芎途C合執法局副局長楊雷表示。
認定為“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需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家庭成員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準確分類投放垃圾每年累計不少于120天(以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的督導記錄或智能投放設備的投放記錄作為依據)。
(二)參與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現場督導、入戶走訪或宣傳等活動,每年累計不少于6次。
認定為“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需具備以下條件:
(一)督導員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工作,全年督導時間不少于200小時(以街道辦事處審核作為依據);按規定履行工作職責,認真開展現場督導,表現突出。
(二)志愿者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工作,全年志愿服務時間不少于200小時(以志愿者管理系統記錄或街道辦事處審核作為依據);主動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帶動身邊家庭或個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三)教師所在學校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在推動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表現突出。
(四)其他人員從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培訓、管理等相關工作不少于2年,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具有較強示范引領和推動作用;主動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帶動身邊家庭或個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內容來源: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晶報
編輯:吳俊霞
校審:施翔東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