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盆地最高地表溫度可達80℃,依靠坎兒井縱橫萬里的地下灌溉系統,綠洲農業一片興旺。而在萬里之遙的以色列,以精準滴灌發展沙漠農業,除自給自足還大量供應歐洲餐桌。中外兩個綠洲農業現象有一個共同點,即依靠主觀能動性創造了產業奇跡。隔行不隔理,以綠洲農業比照我國城市報業轉型,極其相似。在報業洗牌的嚴酷氣候下,依然有一批主流媒體依靠精準的“供水供氧”系統,保持著生機盎然的態勢。這種報媒界的綠洲農業現象說明,精準施策,一城一策,一報一策,主流報媒仍然可以撐起一片綠,打開一片天。
以深圳商報為例,這是一份帶著特區創新基因成長壯大的報紙,其黃金期先后摘取過全國報業十強、華南主流財經大報等行業榮譽,報紙品牌評估價值一度達到95.8億元。在互聯網大潮中,深圳商報有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二次創業,也有過近身肉搏、攻城拔寨的求生壯舉。憑著報人精神、政策支持和讀者厚愛,深圳商報在轉型中建立了新的“滴灌系統”。堅持財經科技精準定位,以少勝多,以精勝粗。在服務對象上堅持服務300萬商事主體和財經科技讀者,做城市讀者的財經信息大管家。深圳商報開發高端智庫服務平臺,承辦人民日報融媒體論壇、全國產業扶貧高端論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報企聯營上,與南航深圳公司攜手首開深圳至西藏林芝航線。在媒體生態上堅持與時俱進,積極擁抱互聯網,主動作為新媒體,近年持續發力讀創客戶端和兩微,讀創網也已成功上線。
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對城市主流報紙來說是使命更是機遇。主流報紙應成為撐起城市文明建設的大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主流報紙要有逢山開路的勇氣。做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引領者,主流報紙要有遇水架橋的新招。深圳有幸,有一片報媒綠洲。讀者有幸,有一片文化涵養綠地。
在大數據時代,對媒體生態的判斷不宜一邊倒、一陣風。有人愿意網上追八卦,并不代表主流媒體可以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引導使命。也許紙媒已難以影響所有人,但一定要努力影響有影響力的人。事實上深圳報業集團旗下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等主力報紙,近年來在轉型中保持了穩中有進,多個主要指標進入全國同行前列。
縱觀全球,報紙作為一種媒體生態仍保持生機,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日本被稱為全球“報紙王國”。2016年,世界報業和新聞出版協會的統計報告顯示,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排行榜中,日本報紙占據4席,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的讀賣新聞,其發行量達到9100萬份。日本讀者認為,報紙上的信息更具真實性和可靠性。而從城市文化上講,日本報紙以固定訂戶較多,讀者與送報員和報社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共同體。(本報評論員 黃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