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19年10月24日訊 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南邊緣,有一大塊神奇而遼闊的土地,源自于喀喇昆侖山的葉爾羌河在這里穿境而過。據傳說古代“多浪”部族首領米蓋提帶領游牧民在這里定居,遂以首領之名呼作地名,后轉音為麥蓋提。
麥蓋提縣三面環沙,是全國唯一一個嵌入沙漠的縣,沙漠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0%,距喀什市140公里,位于葉河流域五個縣的中心,素有“瀚海明珠”的美稱,是享譽世界的刀郎之鄉、名符其實的紅棗之都、風光秀美的旅游之城。
刀郎畫鄉:勞動創造藝術藝術豐富生活
牧民的帳篷、肥壯的牛羊、路旁的榆錢樹……在刀郎農名畫展廳里記者看到,平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一一被刀郎人在勞動和生活中用敏銳的目光捕捉,并將其躍然紙上,幽默中透視矛盾,夸張中充滿情緒宣泄,一幅幅作品活靈活現、色彩斑斕,讓人眼花繚亂,構成了“刀郎農民畫”畫家在處理反映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
據了解,刀郎農民畫起源于十九世紀末,發展于二十世紀中葉,興盛于新世紀。這些世代不離農耕的刀郎人,在農閑時拿起簡易的繪畫工具,“想心中所想,畫心中所畫”勾勒出一幅幅質樸的繪畫作品,主要特征是畫面鮮艷,色調鮮明,造型夸張,自由奔放,簡單通俗等,并且以其獨特的創作作風和藝術魅力引起了全國美術界的注目,目前,麥蓋提縣“刀郎農民畫之家”達到107家,刀郎農民畫創作骨干300余名。
國家級農民畫畫家木卡熱埔江·艾海提告訴記者記者,他現在一年有將近45000元的收入,一部分來自于在安居房上畫農民畫,一年有30000塊錢的收入,另一部分是自己賣出的畫,一年能掙15000。“現在麥蓋提旅游的人多了,看到他們喜歡我的畫,我感到很高興,現在越畫越有勁了!”聊起麥蓋提的發展,木卡熱埔江的臉上難掩喜悅。
木卡熱埔江·艾海提正在進行農民畫創作。
N39沙漠旅游:
重走斯文赫定之路
1895年,來自瑞典的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他的團隊沿著北緯39度線行進,試圖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但由于對困難的估計不足,他和他的團隊只行進了300公里便由于干渴和迷路幾乎死光了所有的隊員和駱駝,僥幸逃生的只有兩人,從那之后,N39便被眾多考古學家、探險家與越野愛好者所熟知。
“旅游旺季在每年八月到十月來臨,每月有將盡一萬的游客接待量,夏季主要以觀光客為主,而冬季則有許多愛沙漠越野愛好者來到這里進行沙漠探險,以麥蓋提為起點,至庫爾勒若羌縣結束,全程約1000公里。”N39沙漠旅游景區負責人董明江告訴記者。
目前,景區已建設有沙漠旅游探險營地、停車場、沙漠探險發車臺、卡丁車賽道、滑沙、瞭望臺等旅游項目;游客接待中心和沙漠酒店正在建設中,屆時,可完成每日2000人的接待量,使游客充分享受沙漠探險旅游帶來的歡樂。
驚險刺激的沙漠車
刀郎人的夜晚:
沒有大門的劇場、永不落幕的舞臺
初秋之夜的文化廣場上,成百上千的刀郎舞者和著奔放的旋律翩翩起舞。
在夜幕降臨的麥蓋提縣刀郎文化廣場,記者一行興趣激昂地觀看了麥蓋提縣群眾性刀郎文化活動:激情刀郎天天樂。
熱情洋溢的民族音樂響起,給這座白天看上去“土土的”城市披上了璀璨的外衣,現場游客被當地群眾的舞姿和熱情所傾倒,紛紛拿起手中的照相機進行拍攝,生怕錯過這美麗、和諧的瞬間。
記者觀察到,麥蓋提老百姓所跳的新疆舞,含蓄、優美、沉穩見長,特別是姿態優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剛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連忘返,“我們在這里會跳刀郎舞、廣場舞、現代青春舞、交誼舞,會感受不同舞蹈,我覺得特別棒。”麥蓋提縣居民穆耶薩爾阿不力海提告訴記者。
“這里感覺真不錯,特別是咱這的舞蹈,跟新疆當地的百姓一樣熱情。本來我準備在這玩兩天,我現在決定我要多玩兩天,在這把新疆的舞蹈學會了,等到回我們那旮沓的話跟我們東北人斗舞。”來自東北的游客張先生剛剛跳完麥西來甫,還顯得意猶未盡。
讀特駐喀什記者 黃子蕓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