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獲取營養知識主動性差
僅兩成多會經常引導孩子進食
有成績,也有隱憂。評估發現,家長經常主動獲取有關孩子食品營養方面知識和引導孩子進食的比例分別為43.9%和23.8%,較前有所提升,但不明顯。偶爾會主動獲取和引導孩子進食的比例為52.6%和43.6%。
通過營養教育活動,家長購買零食每次會看營養標簽的比例由28.8%提升至38.2%,升幅達到32.6%。牛奶和奶制品、蔬菜水果類名列家長經常購買的零食種類第一、二名,占85.9%和82.6%。家長營養知識知曉率(10個問題回答正確6個及以上判定為“知曉”)由80.2%提升至87.1%,升幅達到8.6%,其中回答正確8道題以上的比例由37.4%提升至51.4%,升幅達到37.4%。
熊靜帆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評估發現家長主動獲取營養健康知識和引導孩子進食的比例都比較低。“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對于二年級的孩子,正是生長發育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家長掌握必要的營養知識,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今后將依托家-校-衛聯動學生健康教育項目,聯合教育部門,充分發揮健康家委、學校健康講師的作用,通過家長的同伴教育、家長學校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家長的營養健康教育,提高家長參與孩子健康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今年4月,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共同啟動了推進校園營養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項目,在確保學生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將開展包括學校食堂和配餐企業在內的餐飲人員營養教育、營養食堂建設、嚴控高油高鹽高糖菜譜和食品售賣等方面著手,加強學生營養健康管理。
附:健康小提示
記住這六點,零食解饞又健康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針對6-12歲兒童提出六點核心推薦:
1.正餐為主,早餐合理,零食少量;
2.課間適量加餐,優選水果、奶類和堅果;
3.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
4.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5.零食新鮮,營養衛生;
6.保持口腔清潔,睡前不吃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