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四論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精神
提綱挈領,抓綱帶目。
2020年深圳經濟工作怎么抓?市委六屆十三次全會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五個率先”重點任務之首。當前,深圳正處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和轉型升級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既是深圳在新時代繼續引領全國改革開放大局的使命擔當,也是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
過去一年,深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依法依規管控化解風險,保持了經濟穩中求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經濟體系現代化,是經濟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提高的集中體現,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深圳必須加快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強化系統性防范經濟風險的基礎。
要堅定不移“固根基”
發展實體經濟,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是深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著力點。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
深圳要進一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出臺支持制造業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創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新一代信息通訊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要充分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積極布局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
要高質量推進高新區建設,加快形成“一區兩核多園”錯位協同發展格局,推進土地整備工作,讓優質項目在深圳扎根。
要堅定不移“揚優勢”
深圳要發揮先行優勢和示范引領作用,增強區域經濟布局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持續優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空間布局,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提供強勁動力源。
深圳要發揮好開放優勢,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制度型開放,放眼全球招大商、招好商、招優商;
要進一步強化高科技產業、新興產業以及全要素協同優勢,努力實現人才、跨境資金、創新要素等高效便捷流動,推動本土頭部企業的高科技試點、示范項目落地深圳,新增產能、新建項目留在深圳,外地投資、關鍵供應商引入深圳;
要深度挖掘消費潛力,持續推動消費升級,大力發展平臺經濟、智能經濟、健康經濟、會展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做強現代物流業,支持電商龍頭企業在深開展新業務,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要堅定不移“優服務”
把握好政府和市場關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深圳要對標最高最好最優,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重要支撐。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貿易摩擦風險預警與應對,繼續做好補鏈、強鏈、延鏈、控鏈、穩鏈工作,協助受影響企業化解風險。
通過“制度+技術”革新,提高政府服務針對性、匹配度,為深圳企業“走出去”提供安全、高水準的專業服務;精準消除企業“痛點”,千方百計為企業減輕負擔,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推動產業布局更加優化。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事關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深圳要咬定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不放松,率先構建依靠創新驅動為主、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交出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答卷!(深圳特區報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