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深圳人的手機在為一則消息刷屏——深圳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知,深圳將全面實施人員通行認證管理措施。
措施規定,深圳所有在各類住宅小區、城中村居住的人員(含其中“三小場所”從業人員)進出小區實施認證管理,即每名居住人員均須出示指引規定的系統認證圖碼或人員通行證后方可進出小區。外來人員和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小區,特殊情況經住戶同意進入的,要出示指引規定的系統認證圖碼方可進入。發生確診病例的小區嚴禁一切外來人員、車輛進出。
這是深圳繼規定所有小區進行封閉式管理之后,防控手段的又一次升級。在返深潮、復工潮交織到來之際,這樣的硬核措施可謂正逢其時。
作為移民城市,隨著不可避免的人員流動的加劇,眼下深圳抗疫可謂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而落實社區聯防聯控機制,無疑是抗疫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管好了社區、管好了小區、管好了樓棟、管好了家家戶戶,也就管控好了疫情。
有例為證。
今天,一篇報道在網上流傳。武漢洪山區某個小區,截至2月7日,全小區1766位住戶,無一例感染,無一例疑似,被稱為“武漢最牛小區”。那么,他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從報道看,其要點大致如下:從1月20日開始,物業對小區公共區域開展消殺;把米面油和菜送到小區住戶家門口;給住戶發放中藥、口罩和消毒藥水;集中給業主圈存煤氣卡;呼吁住戶不出門;留一個出入口,嚴格禁止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小區;每天對小區住戶進行體溫監測。
正是這樣的嚴防死守,使病毒無隙可入。這種病毒的傳染性確實很強,但武漢“最牛小區”證明,只要措施到位、防護到位,它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該小區的一些硬核做法,對我們來說也有可借鑒之處,比如由物業將米面油和菜送到小區住戶家門口,可進一步減少住戶的出門次數。當然這應當是一種基于雙方意愿之上的有償服務。
總之,希望深圳在全面實施人員通行認證措施的基礎上,在防控細節的落實上下足功夫,為每個社區、小區乃至每個人穿上一件制度的“防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