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的蔓延速度不斷加快,意大利全國“封城”,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逼近3萬例;而在國內,包括湖北在內的新增確診病例數量穩定回落到兩位數以內,防控重點從“內防擴散”轉向“外防輸入”。
周一,國際油價暴跌,紐約和倫敦原油期貨價格跌幅均超過25%,創1991年以來單日跌幅之最。分析認為,新冠疫情向全球擴散,很多航班停航、工廠停產、公路運輸受限,導致石油需求下降是主因,沙特與俄羅斯減產談判未果是誘因;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均出現暴跌,紐約股市三大股指聯袂下跌觸發熔斷機制;這應該算是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一場次生災害——對經濟的沖擊。而在另一端,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開盤上漲2%,隨后不斷擴大漲幅。有分析認為,由于疫情全球蔓延的不確定性和全球經濟的諸多不穩定因素,A股市場有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險港”。
抗疫之戰,中國打出了讓世界信服的戰果,也讓中國能率先從膠著作戰中抽身出來,開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在滄海橫流中從容走出“中國節奏”和“中國行情”。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沒有孤島;同樣,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發展也沒有孤島。逐利與避險是資本的本性,控制疫情、穩定經濟才能讓資本安穩流動。在抗疫之戰中,科研人員發現,在沒有出現針對性有效藥物之前,人體自身免疫力是決定生死的重要因素;同樣,面對全球蔓延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無論國家還是城市,都更加需要“經濟強身”,增強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
“疫”襲全球,中國顯示了大國擔當;“經濟強身”,深圳勇當排頭兵。面對復工復產發展經濟,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全年“目標不變,任務不變”的要求,出臺“惠企16條”,攜手企業共渡難關。與此同時,全市各區、各部門紛紛出臺惠企政策,以更大的力度、更強的責任心、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再次展現了深圳速度與風貌。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深圳全市涉及疫情防控、城市運行、基本民生等領域的重點工程項目復工率已達9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已達96.93%。截至3月8日,全市建設工程項目共2278項,已經開工復工1691項。
疫情耽擱了時間,造成了損失。面對全年發展目標,深圳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但是,疫情要管死,經濟要管活。這就需要各級各部門以更高的站位認識復工復產、發展經濟的重要性,搶抓時間,搶抓機遇,以更強的責任心、更寬的思路、更細的舉措去發現問題、解決困難,加速推進復工復產,爭取抗疫的“完勝”。
本報評論員 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