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閣社區給出入人員測體溫。
圍合封閉式管理,構筑防疫堡壘
疫情防控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守住“最后100米”是疫情阻擊戰的關鍵一環。
與珠光社區一樣,位于龍華區的章閣社區也是個農城化社區,社區全都是統建樓和小產權房,橫街窄巷四通八達。
“要把3平方公里的社區圍起來,我心里也沒底啊!”
2月7日,章閣社區黨委書記楊錦天接到防控指令,要將社區居住區域進行圍合管理。
作為一個超大型社區,社區外來人口眾多,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富士康近半員工就住在該社區,高峰期管理人口高達16萬左右。怎么圍?這對于土生土長在這片土地的楊錦天而言,依然是一道難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楊錦天和同事查閱各種資料,現場踩點后自制出一份社區分布圖,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將社區劃分為28個片區。“第一是方便居民,第二劃分多個片區能將感染病毒者隔離,萬一哪一戶確診,不會牽連到整個社區。”楊錦天迅速召集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從四處調集鐵馬4000多個,連起來足足8公里長,實現圍合全覆蓋。
圍合起來,怎么管理?設卡點是第二步。
“您好,請出示您的出入證”“我幫您測個體溫”這是圍合管理一個多月來,值守在章閣社區卡點人員說得最多的兩句話。看似簡單的工作,責任之重不言而喻。“33個卡點24小時輪班,住戶進出100%實行雙向體溫檢測。為守好社區大門,卡點工作人員每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各種需求、各種情緒,壓力非常大。”楊錦天說,但是非常時期必須剛性執行,堅決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遇到兩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楊錦天用“步步驚心”來形容當晚的情景。
3月5日,湖北人林生(化名)和陳生(化名)從印尼回國,因家鄉湖北封城,兩人準備飛到深圳找住在章閣社區的老鄉王華(化名)。3月6日凌晨,兩人拖著行李來到章閣社區,“非社區人員不得入內”,林生和陳生兩人被卡點工作人員攔截在外。王華好說歹說,卡點人員也沒有放行。最后,由王華將兩人行李帶回家。兩人在外逛了兩日后,于3月9日住進附近的維也納酒店。
就在兩人入住酒店當天,林生經檢測體溫達到37.5℃,加上他從境外回來,酒店人員立即通知了“三位一體”醫護人員上門檢查,隨后陳生也被檢測到37.3℃。“如果兩人連續發燒,很大可能就是新冠。”楊錦天和他的同事立即聯系兩人的密切接觸者王華。沒想到一檢測,王華也發燒了,體溫為37.5℃!3個人同時發燒,醫護人員立即給他們做核酸和CT檢查。當晚,楊錦天和同事一直等到凌晨兩點,第一次結果出來,核酸檢測陰性。楊錦天和同事松了一口氣,雖然“有驚無險”,但這件事也讓楊錦天和同事更加意識到了做好社區“守門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