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紅經濟越來越紅火,超級網紅個人年收入過億元,村民網紅學生網紅,行行做網紅。據相關行業報告稱,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達8.5億,其中短視頻粉絲達7.73億。報告預測2020年網紅經濟總規模將達到3400億元。
其實,網紅經濟越是在紅火之時,人們越要留一分清醒與思考。
網紅經濟是一片藍海,但單一炒作的網紅帶貨模式可能面臨天花板。今年網民面對疫情環境,網上消費刺激了網紅經濟。網紅們高超的帶貨能力推動電商直播產業飛速發展,對提振經濟打通產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要看到,網紅經濟的營銷手段主要表現在:一是開各種直播刷禮物和獎賞,二是利用大量粉絲推銷各類快銷商品。由此帶來的問題是,營銷手段單一重復,或帶來網民的審美疲勞。而過度消費粉絲的信任度,將導致邊際遞減效應。網紅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重在回歸商品和服務的本身,網紅主播的價值關鍵在“內涵”。要提升網紅經濟的深度和廣度,今后要通過5G大數據,搭載更多優質品牌、放心消費和貼心服務,為網紅經濟“增信”“擴能”。
要從過度捧網紅,轉向培育行業人才鏈。網紅主播一夜暴紅暴富,形成行業分配金字塔。網紅明星到底有多賺錢?相關大數據交易平臺的統計顯示,號稱2019年“帶貨一哥”的李佳琦賺了將近2億元。網紅利潤過高往往擠占和損害產品利益鏈。網紅利潤如此分配,好似影視業明星片酬占比過高,會形成內部分配不合理,導致影視作品制作水平不高,行業整體發展質量不高。要解決這一弊端,就要構建科學的運作機制和分配機制,從過度捧網紅,轉向提升專業團隊吸粉力和轉化率。在利潤分配上,要從超級網紅的路徑依賴,轉向優化強化整個產業鏈人才鏈。通過合理分配機制留住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鞏固產業鏈基礎。
一些網紅直播存在過度娛樂化炒作現象,對此要引導網紅經濟轉向文化帶貨、服務帶貨。由于網紅平臺開放度高,從業門檻低,造成網紅數量激增。不少網紅為了能“紅”起來,擠破頭皮炒美顏,炒概念,炒情緒,都想成為直播平臺的“一哥一姐”。有些網紅在直播時甚至拋開道德底線,例如:直播信息造假,給粉絲介紹一些“三無”產品,在直播時傳播一些違法信息。要知道,網紅平臺既是粉絲交流平臺,也是價值觀文化觀塑造平臺。要引導網紅平臺加大傳播優秀民族文化、創新文化力度,塑造新網紅、新理念、新時尚。
深圳商報評論員 黃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