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4日下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大考如鏡。經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公共衛生安全也是此次全國兩會的焦點議題之一,代表委員們多有建言。在這次疫情應對中,我國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來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重應急、輕預防的傾向仍未扭轉,基層醫療較為薄弱,等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次災難過后,我們就應該變得更加聰明。”我們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加大改革力度,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作為一座實際管理人口超過兩千萬人的特大型城市,深圳戰疫為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貢獻,也為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戰疫提供了有益借鑒。奮力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深圳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時,要著眼于未來,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
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系、強化責任。既要制度建設上鞏固突破,進一步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也要在文明風尚上強化提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讓戰疫帶來的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推廣開來、堅持下去,轉化為公共衛生治理的永續動力。
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在戰疫中總結經驗教訓,著眼長治久安,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對于肩負先行示范重大歷史使命的深圳而言,要發揮城市治理的先鋒精神,為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創新探索、貢獻更大力量。
評論員 莊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