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舒文
近年來,如何在城市建立起現代教育體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在城市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進程中,有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勞務工人。他們的身影無處不在,他們灑下的汗水遍布在每個角落,他們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融入了城市,澆灌了城市的成長。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城市發展進程一日千里。勞務工人職業技能的提高,對于國家、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90后已逐步成為新生代勞動主力,這批青年勞務工人的生長環境與80后、70后等前輩有著較大差異。如果這些勞務工人群體沒有被納入現代教育體系,那就難以享受城市教育發展的紅利。長期以往,很難保證勞務工人不被時代所淘汰。因而,我們的城市要加大對于這個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重視其終身教育規劃,才能有利于他們與城市一起快速成長。
我國先后出臺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2019—2022年)》等政策,旨在針對勞務工培訓工作制度不夠健全、覆蓋面不夠廣泛、規模不夠大、針對性有效性不強、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的支持度不夠等問題進行規范指導。
其中,《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中提出,為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制造強國建設和勞動者就業創業需要,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那么,城市現代教育體系應當設立適應新生代勞務工人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培訓機制,從而促進這個群體的成長。例如,依托互聯網開辟普惠職業培訓課程、推廣工學一體化培訓資源、嘗試“以學代工”職業獎勵機制等分門別類的終身培訓體系。
城市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不能忽視勞務工人的受教育需求。信息時代下,勞務工人的培育體系,要能夠迅速應對新崗位對職業技能的要求,引導勞務工人生存技能與人文素養與時俱進,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不脫節,從而更好地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從培訓需求摸底、專業技能指導、分類指導、技能評估等工作機制開始,到政策扶持、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再到實際可行的政策布局,只有每一步都踏實落地,才有可能迎來未來技能不凡、素質均衡的勞務工人隊伍,助力城市的和諧發展。
相關報道:
2019年深圳市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舉行 全市已建成“學習型社區”551個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