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深圳全市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從2018年初的20.79億元,增長至2020年初的72.14億元,年均增長率達86.28%。今年,深圳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占全市財政公共預算教育投入的8.57%。
根據規劃,到2020年,深圳全市幼兒園總量預計達到1967所,其中公辦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到80%以上,公辦園約984所,在園兒童占比達到50%;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約590所,占比30%以上;營利性民辦幼兒園393所,占比20%以內。深圳將用3-5年時間,基本實現學前教育普惠優質多樣化發展。
對于公辦園建設的途徑,深圳也給出明確規定:各區要將產權屬于政府的新建幼兒園全部辦成公辦幼兒園。將承辦協議到期的現有政府產權幼兒園全部轉為公辦幼兒園,其中承辦期間達到市一級及以上辦學等級、依法依規辦學的,原承辦方可根據自愿原則接受所在區教育局行政部門的委托管理,執行全市統一的公辦幼兒園辦學標準與管理要求;鼓勵承辦協議未到期的提前轉型。
從目標的提出以及時間表的設定,可以看出深圳全力抓好學前教育的決心。即使面對疫情的巨大沖擊,深圳全市財政公共預算學前教育投入年均增長率依然高達86.28%,就釋放出強烈的信號。
客觀而言,我國在學前教育方面是有欠賬的。近年來,一批幼托機構和幼兒園接連爆出虐童案,以及學前教育機構天價收費等問題被曝光,就暴露出不少問題。
我國學前教育資源嚴重匱乏,政府投入不夠,公共幼托機構極少,普惠幼兒園缺乏,而過高的準入門檻,又阻止了社會資金進入學前教育,導致學前教育供需嚴重失衡,缺乏競爭。這樣的狀況,使得一些家長即便每月花七八千元甚至更高的費用送孩子進早教機構、幼兒園,還是得不到優質的幼托教育。
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就需要“有形之手”發揮作用,這也是深圳大力推動公辦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占比的原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深圳的行動是迅速而有力的,而與其同時,也需要注意從實際出發,讓有條件轉為公辦的幼兒園迅速轉化,讓能適應市場需求的幼兒園更好地成長,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搞一刀切,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學前教育普惠優質多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