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7月27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云云 武媛媛)當下,人們讀書看報或閱覽其他印刷作品時,大抵已很難想象,在過去物資匱乏、技術初萌的年代,先輩們是如何將字、文與實物相連,以供讀看及流傳。印刷,將文字、圖像等附著于某物,對于世界文化的古今傳承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今天,【打卡龍崗博物館】系列推出第三期,我們到深圳市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一起追溯印刷術的“前世今生”。
位于龍崗區橫崗街道力嘉路109號的深圳市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
這里是我國首家民辦印刷文化博物館。
深圳市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力嘉路109號,在力嘉文化產業園內。該館常設中華印刷之光展覽,是我國除中國印刷博物館之外開設的第二家印刷歷史展覽館,也是我國首家民辦印刷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內部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到如今的激光排照技術,載體也從甲骨、石、葉、土等到紙張,中國印刷歷史源遠流長。深圳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以中國印刷技術發展史上三個里程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首創、漢字信息處理激光照排技術的重大突破為重點,以圖像、實物、仿制品及動畫等形式濃縮、系統地再現了我國印刷術起源、發明、發展過程。
世界第一臺印刷機是什么樣子的?線裝書的線是怎么裝上去的?紙又是怎么造出來的?該館古、近代設備展示區內,一臺臺頗有年代的印刷裝訂機器,仿佛可瞬間把觀者拉回到過去。先輩們用智慧和才華灌注的精密儀器讓人嘖嘖稱奇。
德國古登堡發明的木制螺旋驅動印刷機。
在這里,觀眾不僅可以參觀學習不同時代印刷相關知識,還可以進行相關互動體驗。除了古登堡印刷機和手搬架可進行互動體驗外,還可感受非物質文化的魅力,體驗者還可通過打槽、抄紙、烘紙、揭紙等工序步驟,親自動手體驗千年古法造紙傳承的民間技藝,做出一張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紋理的紙。
傳統造紙術體驗區
蘸墨、涂墨、鋪紙、壓緊、揭紙,一首通過活字印刷術印出來的唐詩《登鸛雀樓》就躍然紙上?,F場,市民還可以自己動手體驗一把活字印刷,做一名印刷“精工匠”。
此外,該館還設置了天津楊柳青年畫、揚州雕版印刷、楊家埠年畫、浙江瑞安木活字印刷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觀展者可在現場領略印刷術在當下的傳承。
畢昇泥活字工藝模型
【游覽指南】:
深圳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
地址:龍崗區橫崗街道力嘉路109號
開放時間:9:00-12:00,14:00-17:00
交通指引:地鐵/龍崗線塘坑站下
公交/309、351、651、812、M359、M295、M268、M309、M378、M386、深惠3A線,力嘉工區站臺
咨詢電話:0755-33295678
門票:免費
甲骨文
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起源于古印度。
古代海報和會子印刷
清代木活字
古代印刷工具
熹平石經。開刻于東漢熹平四年,由蔡邕等書寫,為典型東漢隸書。碑刻成后立于洛陽太學門前,供人們閱讀、校和傳抄。
大小不一的字塊
設備展示區
非遺展區
撿字架。一副字架約可儲存常用字二千字
王禎發明的輪盤檢字法。用木材做成兩個大輪盤,一個叫韻輪,一個叫雜字輪。排版的時候,一個人按原稿念,一個人坐在兩個輪架中間,轉動韻輪或雜字輪揀字,非常方便。
活字印刷體驗區
造紙體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