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政觀察 |世界500強的“深圳秀”:國企有國企的范兒,民企有民企的樣兒
2020年8月10日至16日。
8月10日,《財富》雜志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發布,8家深企入選,比2019年新增一家,新晉企業為深圳市屬國企深投控。
8月11日,深圳市新聞發布廳舉行國資國企專場發布,會議發布了深圳國資國企的發展規模、速度與質量。其后,同登榜單的另兩家深企騰訊和華為也都有令人振奮的相關發布。這一周,成世界500強的“深圳秀”:國企有國企的范兒,民企有民企的樣兒。
另外,值得關注的重要信息還有: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官網公布《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公開征詢意見,凸現“國企民營都是企,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政府主張與立場。
1、國企擔起國企的“擔子”
8月11日,市新聞發布廳國資國企專場發布會發布:1979—2019年,深圳國有經濟以年均28.7%的增速,實現了總資產增長2.46萬倍;2019年,市屬企業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上繳稅金創“六個歷史新高”。在全國37個省級國資監管機構中,市屬企業總資產排名第4位,利潤總額、凈利潤、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均排名第2位。
發布還顯示,國資國企對于深圳的貢獻不僅于此,國資國企承擔著“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根本使命:菜籃子、米袋子、水電氣、地鐵公交機場……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主要由國資國企來承擔;在“空間保障、科技金融、人才服務、場景應用、平臺支撐”等方面,國資國企承擔著為全市各類所有制企業提供保障與支持的更重要使命。
在深圳,民營企業的數量占比超過96%,稅收貢獻超六成。而在國企民企相融互補、共生共贏的良好發展生態中,國資國資更多顯示出的,是“大哥范兒”。
2、民企挺起民企的脊梁
從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排名看,平安、華為、正威、騰訊、萬科較去年排名均有所上升,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遭遇各種挑戰,華為仍然保持了上升勢頭,由去年的61位升至今年的49位。騰訊在產業互聯網方面的投入正在持續產生回報,其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264.75億元,同比增長58%。而華為此前發布半年報顯示,華為上半年銷售收入4540億元,同比增長13.1%,第二季度環比大增近50%。
5年前,深圳提出要在2020年前培育8-10家深圳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如今目標已達成。而在深圳,還有一批成長中的優勢企業不斷挺進備選名單,比如比亞迪、中集、順豐、長城科技等等。
進入第三季,騰訊新基建的步伐進一步展開,8月12日,騰訊云啟動“星園計劃”:未來三年,騰訊云將聯合各地政府和合作伙伴,投入數億資源扶持全國30萬中小企業;華為早在2019年7月份就宣布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30億元人民幣來發展鯤鵬產業生態,8月12日的一項發布顯示,截止目前,華為已聯合產業伙伴在廣深等全國各地成立了18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與600多家的ISV伙伴推出了超過1500個通過鯤鵬技術認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金融、政府與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等行業。
據說,還有騰訊等深企也在個別國際勢力的“制裁名單”中,面對國際變局,華為開啟的“南泥灣計劃”,再次為深圳企業、中國企業挺起了脊梁。
3、政府做好政府的事情
《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本周正式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官網上發布,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小政發現,《條例(草案)》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從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創新金融服務、加強產權保護、依法合規經營等方面提出多項創新舉措。
《條例(草案)》的一個重要看點就是:擬廢除妨礙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并提出,不得制定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實行歧視性待遇的政策措施。在具體執行上強調:政府部門對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特別是在政府采購和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上,不得違規設立各類預選供應商、預選承包商名錄,不得設置與業務能力無關和明顯超過相關要求的業績門檻等等。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營造最有利于企業發育發展的營商生態,“少許可、寬審批、快進出”,為企業松綁、撤限、輸血、賦能,深圳市政府正在瞄準營造“最優營商環境”的目標,全方位深化改革,做好政府該做的事,沒有什么“國進民退”或“民進國退”的設置和爭議,把資源配置的決定權真正交付市場。
企業有企業的展現,政府有政府的主張,這一周的深圳,精彩紛呈。
(撰文 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