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q9kvj"></sup>

    • 特區40年|唱好“山海經”打好“特色牌” 大梅沙村的美麗逆襲
      2020-08-19 18:28
      來源: 深圳新聞網

      特區40年|唱好“山海經”打好“特色牌” 大梅沙村的美麗逆襲

      人工智能朗讀: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陳琳君 潘峰 邱嘉熙)陽光、沙灘、椰林、海浪……提到大梅沙,人們總會聯想到這些極致浪漫的場景,這里已然成為市民游客心中的向往之地。有別于那些夾雜在中心城區眾聲喧嘩、鱗次櫛比的城中村,身處濱海之間的大梅沙村是一個不急不躁、慢條斯理的“非典型”城中村,仿若深藏于這座喧囂城市的一顆“明珠”,顯得格外珍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以來,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大梅沙村這個極具特色的漁民小村順應時代發展大潮,緊擎改革風帆,以不斷向好的衍變軌跡向世人“講述”了一個“生態宜居、村容整潔、村風文明、生活富裕”的古村落蝶變史。

         
      1994年大梅沙村村貌

      百年古榕樹見證歲月流轉

      行走在村里,尤為醒目的是村口的一棵茂密粗壯的大榕樹。碩大的樹蔭撐開一片陰涼之地,村民常聚集于此,老人搖著蒲扇或乘涼或下棋,小孩嬉鬧玩耍,享受閑暇時光,微風不時吹來,好不愜意。在高樓林立和人來車往的現代都市環境里,這種自得其樂的村莊生活凸顯出自身的別樣風味,行走在村里巷道上,一股怡然自得的氣息隨之撲面而來。

      雖是客家聚落,大梅沙村卻沒有傳統客家民居的宗祠和祖屋,村里唯一一處與民俗信仰有關的場所是村北入口的一棵老榕樹和榕樹下放著的各種信仰的神龕。“這棵古榕樹應該有200多年歷史了!”“村后面原來還有很多這樣的大樹,樟樹、榕樹、龍眼樹等,占了七八畝地,以往村里開會,都在大榕樹下。”在村民看來,這片古樹林是能帶來風調雨順、佑護村民平安的“風水林”。

      與大榕樹相對應的是這座村子悠久的歷史,雖沒有明文記載,但村里的老人說,村子的歷史最早都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當屬清康熙年間恢復新安縣界后的新建村落。這個距今已300多年的古村落,在整個梅沙片區都算的上是較大的村莊,人口最多時有五六百人。“700畝水田、800畝旱地,再加上幾千畝的山地和林地,就是整個大梅沙村村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村民楊官平向記者表示,那時候,大梅沙村、小梅沙村、成坑村、上坪村四個生產隊,基本依靠種田打漁為生,每家每戶都要在生產隊的統一安排下,外出務農打漁,長年累月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用楊官平的話說,幾乎人人都過著“吃完上頓愁下頓”的苦日子。

      “古榕樹旁的這座房子是當年大梅沙第一生產隊的倉庫。”楊官平是土生土長的梅沙人,年過花甲的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段“艱苦歲月”,年幼的楊官平每天都會到這棵大榕樹下“放牛”。在他的記憶里:“一條褲子穿一年”“頓頓都是咸魚青菜”足以可見當年的日子過得有多難。“能早日過上‘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的日子,是每一個大梅沙村民的夢想。”楊官平說,在物資匱乏的計劃經濟年代,“沒有票證是萬萬不行的”,那時買東西光有錢還不行,如果沒有票證,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想要的東西,買煤買菜買油買布買啥都得要票。

      由于大梅沙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整個村里除了西邊的幾排屋子是坐西向東外,其他的幾排屋子都是坐北向南,在最北邊的一條通道就是大梅沙村最寬的巷子,巷寬4米左右。村里的老人告訴記者,作為梅沙“第一大巷”,這條巷子要比村里其他的巷口熱鬧得多。“這里就有一間小賣部,是當年鹽田供銷社在大梅沙地區開的唯一一個日常百貨小店鋪,周邊的成坑村、上坪村居民都要來這里買醬醋糖茶。”

      “當年,就是在現在大梅沙股份公司辦公樓斜邊上,有一個被稱之為‘紅心煌’的地方,那里平時作為全村孩子上學的‘學堂’,關鍵時候還是村里商討大事的‘議事堂’……”歲月如歌,時光流轉,而今,數代皆為漁民或農民的大梅沙村民早已不再捕魚或耕種,唯有老榕樹、青瓦石、古屋、巷道還依稀作為這座古老村落歷史的見證,折射時代的變遷。

         
      大梅沙村航拍圖

      唱好“山海經” 緊擎改革風帆前進

      1978年,全國上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大梅沙村也聞“風”而動。1979年,實行分田到戶后,部分村民依舊過著耕田打漁的日子,村里一些勞動力則開始往外轉移,到沙頭角甚至更遠的地方打工。“當時,沙頭角有一家商貿公司,業務做得很大,我們村里很多人都去那里打工。”楊官平回憶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1988年,有經商的人來到大梅沙村,承包了村里的稻田用來養蝦。“彼時,村民的經濟來源除了外出打工外,還有農田租金,村民的生活開始逐漸變得富裕起來了。”說起那時候的場景,楊官平記憶猶新。

      20世紀90年代,深圳城市規模和經濟迅速發展。跟隨改革開放的步伐,大梅沙村大量土地被征用,村里也由此分得了一筆“返還金”和一批“返回地”。對于當地村民來說,稱得上是祖祖輩輩以來分得的“第一桶金”,從那以后,基本每家每戶都吃上了“租金飯”,這也由此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92年,深圳開創全國之先河,出臺了《關于深圳經濟特區農村城市化的暫行規定》,深圳社區股份合作公司作為深圳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發展起來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發端、創建、鞏固、發展,深圳市大梅沙股份合作公司也在那一年得以正式成立。


      大梅沙濱海文旅藝術小鎮

      兩年后,深圳頒布了《深圳經濟特區股份合作公司條例》,鼓勵成立社區股份合作公司,這讓大梅沙村民進一步看到了“希望”,那一年,村委把村里的部分集體資產轉為村民的個人股權,使村民人人有股權,年年有紅利。大梅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駱小軍介紹,40年來,在幾任董事長的帶領下,大梅沙村在改革浪潮中奮勇爭先,“乘風”而上。從1992年到1998年,大梅沙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千元躍至5萬元。“我們還為村民推出了免費體檢、在節假日發放慰問物資,并對培養出大學生的家庭給予資金獎勵。”

      “我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著怎么搶抓發展機遇,讓村民過上更加富裕的好日子。”在駱小軍看來,傳統以“收租子”維系的體系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長遠來說,我更希望能擺脫過度依賴物業收租的模式,加快向實業等新業態新經濟轉型,帶領村民走出一條加速發展的新路子。”

      長河流淌、斗轉星移,走在靜謐愜意的大梅沙村里,從村民感慨萬千的介紹中,街頭巷尾老人孩子滿溢的幸福感中,不難發現,大梅沙村正以日新月異的變遷見證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村民切切實實享受到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帶來的巨變。

      打好“特色牌”走文旅融合發展新路

      大梅沙村算是典型的嶺南村莊,村中榕樹成蔭,小巷蜿蜒細長。2017年12月,以“村市(是)廚房”為主題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鹽田分展場選擇在大梅沙村舉行。“建筑師與藝術家配對合作,共同探討未來城中村更新的可能性,用可見的改變創造一種文明與沖突的共存互融,為鹽田留下一種藝術生活方式的參考樣板。”策展人劉珩告訴記者,展覽一方面通過建筑微改造和環境改造,提升、梳理和整合大梅沙村現有零散空間,將創作、展覽與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方式統一結合,通過對10棟本土建筑和1棟臨時展館進行“微改造”,在深圳東部古老的大梅沙村呈現出獨特的“城市共生”主題。

         
      大梅沙村航拍圖

      一場雙城雙年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城村共生”留下了一個參考樣板,也為未來城中村更新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作為鹽田分展場,大梅沙村在展現鹽田歷史、藝術和文化的同時,也凸顯了其在公共空間環境、基礎設施方面亟待提升的發展現狀。也正是基于此,不久后,大梅沙村與萬科集團合作開展的“萬村復蘇”整體環境提升項目被正式提上日程。

      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為6.73萬平方米,包括建筑樓棟290棟。項目定位為大梅沙濱海文旅小鎮,完成對公共空間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提升等各項治理工程,并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由深圳萬村發展有限公司將城中村內村民自建房或村集體自有物業進行統一租賃、專業化改造和規模化運營,通過合理規劃,構建城中村運營生態體系。

      根據項目規劃部署,大梅沙村被劃分為四個功能區域:民俗文化藝術體驗區主要以打造客家漁村特色、傳統民俗文化藝術體驗為主,植入傳統手工藝作坊以及現代藝術工坊等烘托藝術氛圍;文旅藝術配套區主要結合院落群組,融合新老建筑體現民俗文化特色,以文化藝術展覽館為中心打造藝術家聚落提供各類藝術展覽、體驗等活動場所;“特色精品酒店區”對老建筑進行翻新、強化傳統風貌元素進而打造精品酒店;人才公寓區域主要整合現有空間改造為人才公寓為周邊就業人群提供優質的居住配套服務。

      深圳萬村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就大梅沙村而言,目前定位的濱海休閑、文化藝術、旅游配套等功能都將大大提升整村的業態活力,帶動大梅沙村甚至是周邊片區的發展,最大化村民的物業價值,實現多方利益共贏。

      大梅沙濱海文旅藝術小鎮

      濱海文旅藝術小鎮加速蛻變

      在引入市場化運作方式的同時,2019年8月,鹽田區委區政府對大梅沙村占地面積約70960平方米、273棟建筑樓進行大刀闊斧地整治,全方位將該村落打造成濱海文旅藝術小鎮。經過近一年的改造,原本破舊的外圍商鋪打造成高端大氣的美食一條街,雕琢點綴村口廣場的“綻放”雕塑、音樂噴泉、童趣廣場、互動投影等“網紅打卡點”,因地制宜將濱海特色文化融入大梅沙村,結合獨具特色的商業業態,營造出濱海特色文旅氛圍,全面提升大梅沙村的商業品質和文化品位。

      大梅沙濱海文旅藝術小鎮
                 
      大梅沙村成網紅打卡點

      如今,這條隱藏于市的“隱秘村落”成了不少旅人及文青的首選地。漫步在大梅沙村,五彩斑斕的顏色映入眼簾,空氣中彌漫著文藝的氣息。村內被稱為“網紅街”的一條主干道,路邊數棟個性十足的建筑錯落有致,房子的墻壁被繪滿了鯨魚、海獅、海豚、烏龜、海鳥……這些海洋精靈在墻壁上“跳躍”、在道路上“行走”,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走進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

      大梅沙濱海文旅藝術小鎮

             

      大梅沙村“網紅街”

      隨著整體環境的大提升,大梅沙村也由此迎來質的“蝶變”,成了本地市民、外來游客旅游度假的首選之地。不久前,一場旅游節活動在鹽田區大梅沙拉開帷幕,眾多游客在此領略到濱海鹽田的美景,而距離大梅沙海濱公園不遠處的大梅沙村,也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打卡網紅地。

      大梅沙村“網紅街”

      風景好了,人氣也慢慢旺起來,一幅精彩而有特色的“村落文旅圖鑒”在眼前徐徐展開。近年來,大梅沙村從過去靠出租物業為主走上了一條“文化促旅游、旅游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了一次華麗轉身。

      梅沙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坤生向記者表示,大梅沙村有著良好的山海資源和悠久的文化歷史,一系列整改有力的措施不僅消除了大梅沙村的消防安全隱患,改變了“臟亂差”的城中村環境,極大提升了大梅沙村的商業品質和文化品位,進一步完善了梅沙旅游版圖和業態,助力鹽田區打造高品質全域旅游示范區。“接下來,我們將大力促進本地村民與外來務工者的融合,讓更多人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福利,期待下一個40年,大梅沙村再次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

      大梅沙村“網紅街”
             
      大梅沙村“網紅街”


      [編輯:鄭創彬]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免费_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_久久在中文字幕专区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少妇爆乳无码aⅴ区
      <sup id="q9kvj"></sup>
      
      

        • 精品免费人成视久久久 | 日本综合AⅤ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看 |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一级aⅴ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