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巧合的是,智能社會以三個萬物為特征: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
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走在了世界前列。植根深圳的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牽引和助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人講究三人為眾,眾志成城。“獨行快,眾行遠”,深圳的智慧城市背后更是一個“眾志成城”的智慧生態圈,華為與眾多合作伙伴、市場玩家,做強產業,共生在蓬勃發展的深圳數字經濟領域。
深智城的生態使命:亦甲方亦伙伴
深圳的未來是政府、企業、個人各方力量共創的智慧深圳。發展智慧產業,推動政企的智能升級,繁榮智慧生態將是全場景智慧深圳建設的關鍵舉措。
2019年8月8日,是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時刻。在深圳全面推動以5G為代表的ICT技術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智慧城市標桿市的大背景下,在這一天,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智城”)正式揭牌。深圳市國資委整合市屬國企資源,全資設立智慧城市集團,統籌指導推進市屬國企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助推區域性(深圳)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作為市屬國資智慧城市科技發展平臺和綜合運營服務平臺,為智慧城市而生的深智城,與生俱來的一個使命就是構建智慧城市合作伙伴生態圈。
成立不久,深智城就與深圳廣電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充分整合各自在智慧城市大平臺、大數據、物聯網及云技術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5G試點牌照、有線電視技術、網絡傳輸的優勢,以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作為重點合作方向,開展國資國企數字化改革、智慧城市建設。
過去幾年,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華為與深圳各級政府在鯤鵬、昇騰、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諸多基礎產業領域開展了全面的合作,共建創新中心,共同打造智慧產業的生態,從而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五大未來產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與加速度。
今年4月8日,深智城在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舉行了國資國企云、鯤鵬生態及數據中心項目的集中簽約,深智城全資企業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有限公司(簡稱“深智城大數據公司”)同日揭牌。當日簽約的項目總投資共計31.5億元,首期投資共計3.5億元。
在國資國企云項目,由聯通攜手華為、騰訊中標承建,目前已基本完成前期建設;二期擬建設基于ARM、X86架構的多個資源池,以滿足國資國企對國產自主、安全、可靠的專有云資源的需求,計劃于2020年完成相關建設工作。
據悉,通過深智城的數據全生命周期建設和管理,將推動承擔全市70%以上城市公共服務的各市屬國企的數字化轉型,讓整個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近一年來,深圳智慧國資國企建設以數據為核心驅動,在“網、云、腦、數”全面鋪開,從基礎層、平臺層、應用層,層層推進。作為“城市運營商”,華為是深智城的供應商。而當深智城與華為共同為市屬國資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和服務時,深智城對于華為,亦甲方亦伙伴。
智慧城市生態華為不做孤膽英雄
深圳智慧城市的大生態建設,一方面是政府搭臺,而企業唱戲不能唱獨角戲,企業的生態圈同樣重要。正如華為所判斷的一樣,“過去是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出來的都是孤膽英雄。今天,在開放、多樣、共贏的云時代,將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大聯盟時代。”
華為在去年推出了沃土計劃2.0,未來5年將投入15億美元發展產業生態,其中智慧城市的生態建設是重中之重。
早在2016年9月,華為輪值CEO郭平在全聯接大會上闡述了華為的生態戰略。他說:在云時代,做大蛋糕、做大產業、做大市場比做大自己的份額更重要;管理合作比管理競爭更重要;面對未來的智能社會,要靠利益分享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而在深圳智慧城市生態中,華為的朋友圈里有眾多的小伙伴。他們與華為一起做大蛋糕,有的成功轉型,有的從小公司成長為大企業。
短短幾年時間,北京睿呈時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呈時代”)就從能源領域全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為智慧城市領域的黑馬,逐漸實現從項目型銷售到平臺產品化銷售的戰略突破。
睿呈時代總經理王建康表示,“睿呈時代的轉型能夠取得成功,一方面是抓住了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將公司戰略聚焦于智慧城市等優勢行業;另一方面則借勢ICT行業巨頭,搭上了華為構建數字平臺、聚合生態伙伴帶來的風口效應。”
成立于2008年的睿呈時代,研發并推出了三維GIS大數據全息管理平臺,經過幾年努力,睿呈時代雖然在石化等多個傳統行業已小有名氣,但也一直只是個小而美的企業——由于沒有掌握主流行業的“殺手級”應用,公司的營業額一直沒有破億元,很難再實現爆發式的成長。如何才能突破企業發展面臨的這一層無形“頂板”?
與華為這樣的數字領軍者合作無疑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捷徑。對于睿呈時代而言,與華為在智慧城市生態中的合作使其受益匪淺。睿呈時代與華為合作開發的一個重點方向就是智慧城市大腦,即智慧城市運營中心(IOC)。
2017年,雙方在深圳龍崗智慧城市項目中首次合作,這之后的幾年里,雙方陸續在30多個項目中展開合作,其中進入交付階段的就有10多個項目。王建康說:“華為擁有強大的新ICT能力和全面的底層數字平臺產品,雙方可以很好地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為客戶提供更領先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華為多年來一直深入參與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擁有豐富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經驗以及雄厚的客戶基礎,可以很好地彌補我們的短板。”
未來,睿呈時代還將以智慧城市項目為起點,借助華為完整的平臺能力和生態影響力,將雙方的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展到智慧園區和智慧交通等領域,圍繞各行各業的智慧化升級與華為展開全面的合作。
而深瞐科技與華為的合作自2016年開始。深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瑞軍表示,此前,在安防行業或人工智能領域并沒有所謂“平臺”和“生態”的概念,而華為進入智能安防市場,打破了產業封閉、壟斷的格局。
深瞐科技是全國最早研究和使用深度學習算法技術的企業之一,也是全球最早提出“車輛特征識別”概念、并完成產品開發的企業。基于華為海思的芯片,深瞐科技開發了嵌入式視頻結構化分析器、電子警察攝像機以及智能NVR(網絡硬盤錄像機)等一系列硬件設備;基于華為昇騰310人工智能芯片,深瞐科技開發了用于邊緣計算場景的“智能小站”。除了行業定制解決方案,深瞐科技也在開發和提供一些標準化的產品,適用于通用的服務模式和通用平臺。
目前,深瞐科技已經形成集平臺軟件、智能硬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服務。其車輛識別核心算法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0%。中國交通法規中共界定了500余種違章行為,適合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已超過180種,深瞐科技攜手華為已研發該應用場景推出20余種解決方案。“華為從芯片到平臺的開放技術架構,以及開放多元的生態合作模式,有利于人工智能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和普及。”陳瑞軍說。
2010年,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極”)剛剛在深交所的中小板IPO上市,技術加資本雙輪驅動將助力太極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同年,華為也在為正式進入企業業務市場做著準備,隨后,雙方從多產品一線代理合作模式起步,隨著時間推移,雙方逐漸在政務云、行業云,包括基于IaaS、PaaS各個層級的業務線上實現了緊密合作。
在此后多年的合作里,太極與華為從原來的單一區域市場合作發展到如今的全國市場合作,從原來少數行業的合作到覆蓋太極所有的重點。
在深圳,華為與朋友圈中的小伙伴共同成長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華為聯合中海物業集團旗下科創公司興海物聯,打造業界領先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并率先在深圳中海華庭落地建設。2018年3月,高新興科技集團加入華為警務云大數據合作聯盟,通過視頻云聯合方案,為廣東智慧新警務建設助一臂之力。
共建生態共享生態才能乘風破浪
近年來,華為一直在加快構建自己的生態“朋友圈”。一方面,華為在各類產業組織中積極貢獻,加速產業發展,做大產業空間;另一方面,華為圍繞客戶商業場景,開放使能平臺,構建商業聯盟,聯合生態伙伴開放式創新,快速提供適配需求的客戶化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的生態“朋友圈”隊伍越來越大,截至2019年底,華為合作伙伴數量已超過28000家,其中不乏眾多業界領先企業。2019年,華為企業業務合作伙伴銷售貢獻占比達到86%。
如今,數字化、智能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世界經濟論壇數年前就預測,創新驅動下的行業數字化轉型市場10年的機會就高達100萬億美金。
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如何“乘風破浪”?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獨善其身、單打獨斗已經成為“過去式”,緊密地依托生態,合作伙伴彼此提供互補能力,打造滿足行業客戶實際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和服務,共同成就客戶,共建生態、共享生態成為產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