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鏟灣碼頭已成為進出口整車的重要貨站點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磊 攝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李曉旭
外商投資企業既是深圳改革開放、特區發展的受益者,也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過程中,深圳一直致力于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今年上半年,深圳設立外企近2000家,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5%。
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5%
今年以來,疫情沖擊全球經濟,跨境投資不斷承壓。但在此背景下,外資企業投資深圳的步伐未停止,反而熱情高漲。8月6日,總部位于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戴爾科技集團在深圳又有大動作——戴爾科技集團首家為小企業和商務人士服務的企業解決方案中心正式落戶深圳。這是基于戴爾科技集團的IT轉型、安全轉型、勞動力轉型戰略,為小企業和商務人士提供產品零售、解決方案、維修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體驗中心。
利用外資情況是檢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戴爾在深圳的加速布局是一個縮影。日前,深圳市商務局發布的數據表明,深圳迄今仍是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對資本最具吸引力的熱土之一。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接近2000家,吸收合同外資近8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超4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
空中客車、埃森哲、賽諾菲、蘋果、高通、雀巢、西門子……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紛至沓來,深圳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的效應凸顯。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9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深投資布局。深圳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在今年上半年深圳設立的近2000家外商投資企業中,以服務業為主,“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分居前三位。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已累計批準外商直接投資項目9.4萬個,累計吸收合同外資2960億美元,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78億美元。
外企因招商引資政策結緣深圳
由于看好深圳的科技創新活力和產業鏈集聚優勢,世界500強企業瑞士ABB集團于去年底啟幕了ABB開放創新中心。該中心將重點開發人工智能、云服務、網絡安全、智能建筑等核心領域的業務,推動全球智能建筑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應用。“開放、優異的產業投資環境和政府積極的招商引資政策,讓ABB與深圳這座創新之城結下不解之緣。”ABB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趙永占表示。
外商投資企業選擇落地深圳,離不開深圳精心打造的良好營商環境。今年7月,深圳出臺了《深圳市2020年穩外資促發展若干措施》,在精準服務外資、擴大開放、穩定經營、推進“放管服”改革等領域推出了21條重點舉措。其中提出,對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的外商投資企業新設和超過3000萬美元的增資,獲得省財政獎勵的,給予1:1配套獎勵,最高配套1億元。
上述措施還明確,深圳要嚴格落實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實施“非禁即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不得設置單獨針對外資的準入限制措施;要進一步支持外商投資鼓勵類產業,聚焦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導外商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重點發展領域;要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公平參與政府采購,以及推進服務業開放提升自貿區建設水平。
在深投資的港企超過1萬家
外商投資企業是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者。據深圳市商務局統計,截至目前,僅占深圳全部商事主體約2%的外商投資企業,近年來每年可創造深圳約20%的GDP、40%的進出口貿易及30%稅收,成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香港作為深圳招商引資最重要的區域之一,目前在深投資的港企超過1萬家,港資占深圳全市實際使用外資80%左右。和記黃埔、新世界、周大福、東亞銀行等知名企業先后在深布局。在深港緊密合作、互利共贏的大背景下,港資企業一直是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和受益者。
如今的深圳,正在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設為引領,借鑒自由貿易港政策,助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通過加強與港澳等灣區城市的緊密合作,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擴大專業資質認定范圍、支持青年就業創業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