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深圳新聞網特別策劃“醫界工匠”系列報道,向我們最可敬、可愛的醫學“工匠”和所有的白衣戰士致敬!
今天,讓我們來認識深圳市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麻醉科學科帶頭人——熊國強。
熊國強
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麻醉科主任,廣東省醫院協會醫院麻醉科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畢業于廣東醫學院麻醉專業、暨南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從事麻醉工作近三十年,曾赴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國內知名院校進修學習,具有豐富的臨床麻醉、急救復蘇及疼痛治療等工作經驗,發表文章論著二十余篇,主持市、區級課題多項。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8月24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在大家的印象中,手術室里忙碌的往往是手術醫生,而對于麻醉科醫生,多數人的習慣性認知是:“他們的工作很輕松,打一針就好了。”當患者家屬稱贊主刀醫生醫術高明時,麻醉科醫生常常被遺忘。
但事實上,手術室同樣也是麻醉醫生的大本營,醫療界流傳著一句話:“手術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手術麻醉也遠遠不止“打一針,睡一覺”那么簡單,背后凝聚著麻醉醫生的艱辛和醫學科技的含金量,他們身經百戰,為醫院開展各類先進手術提供生命安全保障,保障患者圍術期安全,特別是手術期間的生命安全。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麻醉科主任熊國強,一探麻醉醫生神秘面紗下的真實面目。
麻醉并非打一針那樣簡單
說起市民對麻醉醫生的認知,熊國強笑著表示:“對于每一位手術患者而言,雖然術前、術后第一眼看到的都是麻醉醫師,但由于麻醉醫生與患者直接面對面接觸比較少,也難怪大眾對這行的認知比較朦朧。”
術前的訪視、術中的監護、術后的隨訪,都是確保一臺手術完美無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事麻醉近30年,熊國強坦言這份工作比較辛苦,上班時間沒有午休,就連吃午飯晚飯都得擠時間輪流吃。每天早上8時前麻醉醫生要碰頭舉行一次科室會議,商討和確定當天病情較特殊或危重患者的手術麻醉方案。隨后,麻醉醫生根據工作安排來到自己負責的手術室,根據不同的患者和手術類型選擇麻醉方法,整個手術過程麻醉醫生全程守護在一旁,并且處理各種突發情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為麻醉醫生,遠不止打一針那樣簡單。術前的訪視、術中的監護、術后的隨訪,都是確保一臺手術完美無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熊國強說,術前他們要查閱患者病史,訪視患者對能否耐受手術、麻醉的風險等進行評估,并進行心理疏導解除患者焦慮情緒等;手術中,他們要時刻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要隨時處理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手術后,他們還需要幫助患者在設定的時間內及時恢復意識,安全度過麻醉蘇醒期。
“手術期間,病人心跳加快,我們的心跳也會跟著加快,有時候聽到監護儀聲音不對,是不是出血了,飽和度音調的變化,可能是病人缺氧了。我們立馬就要作出相應的處置。任何一個錯誤都足以致命。”在熊國強看來,麻醉醫師不僅是危重病人的“救命稻草”,也是手術醫生的“保護神”,因為麻醉對于手術能否成功至關重要。“只有麻醉醫師說行,主刀醫生才敢放心去手術。”
全程參與 為外科手術守護生命安全
每一臺手術都離不開麻醉醫生的全程參與。在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值班的麻醉醫生要隨時處理醫院各個科室的搶救任務,做到隨叫隨到,為患者緊急插管和手術做好準備。
27歲的小林在一個月前突然出現了右側搏動性耳鳴癥狀(與心跳脈搏一致),同時右耳出現悶堵感,聽力似乎也日漸下降,頻繁的耳內心聲跳嚴重影響了他的飲食起居,小林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了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專科檢查后,經醫生診斷,小林罹患“頸靜脈球體瘤”。
經過醫院副院長曾憲海帶領的耳科團隊反復討論后,決定為患者實施內鏡聯合顯微鏡下右側頸靜脈孔區腫物切除術+帶蒂胸骨乳突肌、顳肌乳突腔填塞術。“這臺手術持續時間長,足足要8個小時,我們要確保手術期間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處理術中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且使患者順利蘇醒。”熊國強說,雖然自己已經身披百戰,但是面對生命,來不得半點含糊。他翻閱各類資料,預想各種應急預案……最終在整個麻醉團隊的努力配合下,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期。
回憶起這臺復雜高難手術,熊國強不覺加快了語速,皺起了眉頭,一臉緊張。而說到患者最終手術平安時,他的臉上才舒展開來,并掛上了笑容。熊國強告訴記者,相比外科醫生,麻醉醫生的工作更多是幕后的,在默默無聞中奉獻,但是能為患者減輕手術痛苦,確保手術安全,他們覺得一切辛苦都值了。“只要患者安全了,別人贊不贊揚、知不知道,都沒關系了。”熊國強說。
時刻學習緊跟前沿 不斷解鎖新技術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患者要求的不斷提高,舒適化醫療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而麻醉醫師在醫院肩負著舒適化診療的重任,為患者打造安全、高效、舒適的診療體驗。在熊國強的帶領下,麻醉團隊正在努力進行“無痛醫院”建設,包括無痛口腔、無痛內鏡檢查、無痛穿刺、無痛影像學檢查等,其中醫院開展的“無痛口腔診療”項目已經成功為幾百例口腔患者解決了看牙難、看牙恐懼的難題,無痛口腔項目在整個廣東省都是比較先進的。
麻醉醫師打造的安全、高效、舒適的診療體驗獲患者肯定
“這就需要我們麻醉醫師擁有廣泛的知識面,不僅要具備豐富的麻醉專業的知識,還要熟悉醫學基礎與其他臨床學科等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將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經歷臨床的千錘百煉,這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操作。”熊國強認為,只有把握麻醉學科發展的新趨勢,站在學科最前沿,并且使麻煩技術與各專業深度結合,才能更好地讓患者得到更舒適化的治療。
熊國強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1992年從廣東醫學院麻醉專業畢業的他,在進入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成為一名麻醉科醫生后,無論工作怎樣辛苦忙碌,他都堅持學習。為了不斷更新前沿的麻醉理論知識,他先后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湖南省兒童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國內知名院校進修學習。
“3年后我們的新醫院即將落成,屆時我希望醫院開設疼痛門診等,把我們的麻醉醫生從幕后推上臺前。”熊國強介紹道,通過疼痛門診,麻醉醫生可針對患者提前評估手術風險,給患者提供一個最佳的無痛診療方案,同時對患者圍術期麻醉相關問題進行專業解答與處理,使得更多百姓了解麻醉。
“我們做醫生的就是要靜下心來,不論你干哪個學科,都要干一行愛一行,不浮不躁,永遠對自己的專業充滿熱忱、甘于奉獻。”短暫的采訪結束后,熊國強對記者說,麻醉工作雖然很繁瑣、緊張、忙碌、壓力大,但能時刻守護患者生命,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