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3月3日訊(記者 陳彬 通訊員 劉艷春)“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貴財富。我愿懷揣這一顆同理心,透過他們的眼睛,去感受這個世界,和他們一起經歷最美好的學生時代,和他們一起慢慢成長。”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張碧涵老師善于將教育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孩子們樂于接受的方式,浸潤孩子們的心靈,陪伴孩子們健康成長。
扎根教育,夢始光明
見慣了北國的冬雪,總想體驗南方的暖陽。2019年畢業之后,她帶著自己的教育夢想只身一人來到了深圳光明,成為了光明區鳳凰學校的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我堅信這是一種緣分,光明區正如它的名字,昭示著我們光明的未來,一路向陽,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無限可能。”張老師如是說道。于是她將這里當做自己的新起點,在新入職教師培訓會上作為鳳凰學校新教師代表用最優秀的匯報開啟她在光明的教育之路。一路保送上大學、讀研的種種經歷更讓她堅信教育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她想要將優秀傳遞給孩子們,讓他們看到更廣闊的天空。
勤勤懇懇,全心全意
“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本著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張碧涵老師服從年級組的安排,先后擔任1、2以及3、4班的英語教學任務,把全級的孩子們都教了個遍。疫情線上教學期間,在年級部僅有兩位英語老師的前提下,她積極主動與科組長溝通,探討特殊時期新平臺下的新式課堂,并主動承擔更多教學任務。身為一名黨員教師,她深知成長之路需要嚴于律己,努力奮進。她鉆研業務,虛心向前輩請教;承擔校級公開課3節、研討課2節,她執教的《中學生英語視聽說——Weather》入選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征集的優質課例。她認真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劉薇同學在張老師的輔導下榮獲光明區英語演講比賽特等獎。她與學生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她經常會跟學生們分享她自己的求學經歷,那些泛黃的書頁、整齊的試卷和老照片都是青春的回憶。學習上遇到困難,學生們愿意向她求助;生活上遇到難題,學生們會向她傾訴。通過了解孩子們具體的學習狀況,換位思考,因材施教。張老師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學習之路勤為先,學習之道有方法。
班級一心,多維發展
作為一名班主任,她首要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讓孩子們在做好自己的前提下主動去幫助他人,全班同學一起一個步調,共同進步。在班級管理方面,她注重讓每一位同學參與進來,因此班級內部設置足夠的崗位讓每個人都有事做,學生自下而上自發性的自主管理,形成班級向心力。同時她與孩子們一起制定班級的班規,每位同學互相監督,共同遵守,班主任也不例外。
為了讓孩子們有更舒適的班級環境,她自發帶領學生們一起進行班級內部的設計和布置,由班級生活部部長和宣傳部部長牽頭組織,設計班級英語角,張貼勵志標語,懸掛優秀學生作品,整理班級書吧。讓孩子們體會到裝飾的樂趣,和自己家的溫馨。
尊重并呵護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是她堅持的原則,在班上,她從不排斥任何一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用愛呵護每一朵花。“我愿靜待花開,因為我相信,他(她)是最好的,只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而已。”剛剛接班后,僅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她就對班上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對發生在她們之間的教育小故事如數家珍。同時她也盡可能的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愛好。在這樣和諧包容的班級氛圍下,肖思杰同學憑借對于科學的興趣在信息技術老師指導下自己動手制作的小發明獲得德國紐倫堡發明展金獎,而熱愛畫畫的黃彥潼同學也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獲得區級設計大賽的獎項,書寫漂亮善于整理的黎格鮮同學在生物老師推薦下獲得了2020學生生物學筆記大賽的一等獎。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相遇即是緣分,她用巧妙的方法,暢游知識之海;用共同的進步,浸潤德育之花。她帶著一顆同理心,陪著孩子們,做他們可親可敬的大朋友,見證他們的成長,收獲最美的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