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都2021年了,就因為在學校沒有和領導、老師打招呼,要被掛出來全校通報批評,直接上來就是一個“社死”現場。近日,一份《湖南工商大學文明素養教育督察情況通報》顯示:校方督察到多位學生的不文明行為,有六位學生對學校領導、老師不懂禮儀,有低頭、打電話等行為,有一位學生在其他同學主動與老師問候的情況下仍不與老師打招呼,并列出了相關學生名單及學院信息等。
網傳文件和截圖的措辭語氣很強烈,提及“嚴肅批評教育、加強自查、薄弱環節、及時整改”以及“示警、成效”等字眼,乍一看還以為學生干了什么違紀違法的勾當。高校出這樣的通報,讓人不適更不能理解,用文明行為教育的底子成就領導、老師的面子,不得不說“爹味”太濃了。既然學生“不講禮貌”、“不懂禮儀”,那么就由行政條例教學生“做人”。掛出學生學院和姓名,這對于學生,何嘗不是一種形式的冷暴力呢?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想獲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不是靠耍官威。通報招致反感和吐槽,學校方面稱是,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傳播者與受眾的理解誤差所導致的。究其原因還是形式主義加官僚主義作怪。文明素養教育的真正形成,是文以化之,浸潤人心,不是按頭“問好”的僵化呈現。靠著“處分、追責、考核”等形式得來的文明素養教育,只能說是昏招,靠著強求一律和高壓得到的所謂“敬意”,表面上是好看了,但是能有幾分真心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前有學姐、學長查寢耀武揚威,被批是浸染社會風氣、“官里官氣”的不正之風,后現所謂的文明素養教育通報,實在不是大學啟蒙、進行通識教育的好范本。“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大學閃爍的人文精神之美才是學子們的文明之源。
文字:梁煖
主播:陳致遠
剪輯:戰旗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540期|誰給被拐兒童上的戶口?社會安全網不能留“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