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3月1日訊(記者 徐哲康)“請問哪些老師有空參加電話流調工作?大概需要20人,明天盡早到酒店。”2月22日晚上10點,一條消息發布在教師流調志愿者隊伍工作群中,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有十幾位教師報名,在交代好班級事務后,他們走上了這個特殊的戰場。2月23日清晨,經過短暫的培訓后,他們開始了流調工作。
2月23日—27日,在5天時間里,南山教師共有27人次參與本輪流調工作,這群人中有黨員教師,有年長教師,有新崗教師,他們彼此之間互相不認識,但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攜手并肩的戰友。這次主要任務,是核實核心密接、密接、次密接個人信息,告知各類人員隔離政策,以及安撫當事人情緒,截至2月27日,這個臨時進入流調工作的教師們共撥打了1009通電話。
為何選擇讓教師進入流調工作?荔灣小學張海峰老師向記者介紹,一是流調教師來自南山區各個學校,對社區比較了解,記錄信息也更加準確,能夠將所需要的信息最短時間內提交給疾控中心;二是作為教師可以科學、準確傳達、統計個人信息,數據做到精準,信息核實正確;三是配備了心理教師,可以從專業角度給核心密接、密接、次密接提供心理緩解,減少心理負擔;四是英語老師可以負責與國外判定的各類人員溝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減輕疾控中心人員工作壓力。“專業對口”的他們,得到了南山區疾控中心的贊揚。
老師們以前溝通的對象一般都是學生和家長,或多或少對彼此的生活環境以及性格特點有所了解,但電話的那端,教師們并不知道對方的處境和狀態。游俊華回憶起2月24號晚上11點所撥打的一通電話,電話的那頭是一個女孩子,她哭著說家里還有老人,自己卻不敢回家,老師立刻匯報了情況,并第一時間穩定對方的情緒,雖然不能面對面,但電話這頭的聲音已是最好的安慰,更是無形的陪伴。
“我健康碼變紅了怎么辦?”“我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寶寶怎么辦?”“今天已經有很多人打過電話了,還打?”焦慮、緊張、煩躁,是接到流調電話后的自然反應。老師們心中明白,打電話并不只是一個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對方接到流調中心電話的時候,心中肯定有些許焦慮和害怕,老師們都會發自內心地去傾聽,去尊重,慢慢地讓對方放下身心戒備去核實信息,情緒平穩的他們也可以讓數據更加真實清晰。
流調工作員雖然是一個陌生的“職位”,但在教師專業素養的加持下,這支教師流調隊伍的工作忙而不亂,井然有序。在這種高壓工作下,他們自然而然形成了相匹配的組織、管理能力,相互配合卻又各司其職。“我們整個團隊非常融洽,正能量爆棚,在凌晨沒有任務的時候,我們這邊的體育老師沈立標也會帶著大家一起做一些有趣的運動,比如做提神操來減壓。”張海峰如是說道。
一般流調每位教師任務為2-3天,但很多教師的流調工作時間早已超過了這個數字,他們依然堅守在這個崗位。“如果不開網課,我們還會繼續做下去,一起努力為抗擊疫情貢獻南山教育雄厚的力量。”這次流調工作,也讓老師們學習到了更多專業的防疫技巧:“開學后我要把在這里的經歷告訴學生,幫他們樹立起對疫情下社會生活的正確認知,并且要聽老師的話,聽家長的話做好自身的防護,注意盡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或是中高風險區所在的城市。集體用餐,盡量用公筷等等。”
據悉,2月27日當天,群里又發布了新的流調任務,而在短短20分鐘里,南山教師再次集結123人進入流調工作。